独立中文笔会在香港颁奖

作为作家,能获国际组织颁发奖项是一件荣誉的事,但在大陆当作家,却是在荣幸中带著恐惧,藏族作家唯色以及独立作家汪建辉,获得独立中文笔会颁发今年度的有关自由的写作奖,两人不单没法出席3月在香港擧行的颁奖礼,当事人表示获奖后的感受是夹著不安和恐惧。美国笔会代表表示,过往曾获奖的中国作家,不少巳被关进监狱,该组织希望中国当局不要打压人民的言论。(海蓝报道)

2010.03.31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Pen_Award2010_305
独立中文笔会的大陆及香港会员与嘉宾合照。(照片由武宜三提供)


备受打压的独立中文笔会,上周如期颁发「自由写作奖」、「林昭纪念奖」给予成都小说家汪建辉、西藏女作家唯色。由于北京刚举行两会会议,政治气氛较紧张,两名得奖作家均没法亲自领奖。该组织颁发写作奖项.以表扬2名作家坚持自由写作的精神,以及处于逆境创作仍有突出表现。

现居北京的藏族作家唯色在得奖感言中表示,对于获得第五届林昭纪念奖,她感到既意外又感动,她曾记録文革的西藏调查,而林昭在文革殉亡,这个奖有特殊意义。唯色又指,作为用中文写作的藏人,这些年来的写作历程,恰如当时她在拉萨神圣的寺院里,立下的理念逐渐清晰,就是写作即见证。

QIJiazhen_Woser305
齐家贞代表唯色领取第五届“林昭纪念奖”。(照片由武宜三提供)


独立中文笔会则赞扬唯色,对藏族人民及文化命运持续关注,也积极推动写作,表达自由思想,尤其是在08年拉萨事件后,唯色承受比一般汉人异议作家更大的压力。但她始终坚持披露西藏真相的写作,体现林昭的自由精神。03年,她公开出版的散文著作《西藏笔记》遭到查禁,并受到来自官方的整肃。

而获得第七届自由写作奖的汪建辉,前六届的得主分别是王力雄、大右派后人作家章诒和、《天安门母亲》发起人丁子霖、廖亦武等。汪建辉的不少作品通过自费形式地下印刷,并在民间流传,20年来,他用低调方式为这个时代作出见证式写作。

但汪建辉在获奖感言中表示,这个奖带给他的后果,他并不知道,和许多国内人一样,他感受到不安和恐惧,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不过,同任何奖一样,这个奖将带给他荣誉。

Yedu_Wangjianhui305
野渡(右)代表汪建辉领取第七届“自由写作奖”,颁奖嘉宾是美国笔会自由写作及国际项目主任拉里.赛姆斯。(照片由武宜三提供)


被关在狱中巳9年多的作家徐泽荣,获颁发「狱中作家奖」,他曾在《亚洲周刊》披露中国政府在60至80年代,支援东南亚国家的革命运动,触犯当局而遭拘捕。拥有英国牛津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的徐泽荣,01年 12月被控「非法向境外披露国家机密资料」,被重判13年徒刑。独立中文笔会在颁奖词中赞扬,他坚持学术独立,为拓展言论及出版自由作出贡献,但也付出沉重代价。

另外,独立中文笔会亦邀请了十多名大陆会员包括焦国标、野渡等到香港出席颁奖礼及研讨会,但深圳的朱建国及海南岛的情耕,郤被阻止出境。

就中国作家的处境,负责颁奖的美国笔会自由写作及国际项目主任拉里.赛姆斯 (Larry Siems)表示,独立中文笔会的工作带来不少代价,包括一些会员因写作被关在监狱中,如杜导斌、师涛、杨天水、杨虹燕及刘晓波等。

美国笔会会长诺比亚教授致函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信中指,过去10年,中国大陆在人权及言论自由方面的一些改善,世界各国包括美国仍需听到中国的声音,不只是官方的,而且包括刘晓波,或在狱中的笔会会员声音,得奖者汪建辉及唯色的声音,及听到所有中国人民的声音。

他说:(翻译)我们就是要听那些被打压的声音,像我们今天3位获奖的朋友,他们挑战审查,就是要强调他们的自由表达权利,他们像我在美国那边争取我们的言论自由一样,我们互相听到大家的声音,大家互相表达同样的声音。

独立中文笔会由内地及流亡海外自由作家于01年创立,在美国注册,是拥有145个成员的国际笔会旗下分会。上届笔会荣誉会长、零八宪章起草人刘晓波,去年、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入狱11年,他的妻子刘霞透过録音祝贺3位得奖者,并表示刘晓波因写作获判重刑,她与晓波知道中文笔会都很关注案件,非常感谢美国笔会一年来以各种方式救援。刘霞又指,她在3月10给国保打电话,要给他送生活费,但未有回覆,而刘晓波现时仍被关在看守所。

除了颁奖礼外,两岸三地文化人及作家孟浪、梁文道及张铁志,就「文学与公民社会」进行研讨会。

Meng_zhang_liang
独立中文笔会研讨会主持大陆诗人孟浪(左)、台湾文化评论作家张铁志(中)、香港文化评论作家梁文道(右)。(粤语部海蓝拍摄)


香港文化评论作家梁文道认为,文学与公民社会是否存在矛盾,这个不一定,举例说,公民社会需要公民设身处地的了解,这社会并不是原始化的个人,这些人彼此有情感的联系,他们要有种同伴的感觉,透过文学建立起来.但梁文道批评政治的情况,郤想垄断某种对世界的感受,它们想代替每个人的想法,包括对某些人怎么样,或该怎样去看其他人,从这个例子来看,文学并不是公民社会的矛盾,但中国现时什么都跟政治有关,包括文学。

他说:我个人观察,今天中国一个问题所在,什么跟政治无关,我答不出这一问题,因为没有什么跟政治无关,就算你想写一些或做一些跟政治无关的东西,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变政治。今天在中国最困难的一点,就是我们并不知道,政治有关与无关的答案怎么回答,政治的界线在那里, 政治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你变成政治的部分,什么时候你又不是,不知道,同样一篇作品,今天它不敏感,明天它很敏感。

而台湾文化评论作家张铁志则表示,公民社会的古典定义是自由表达及公共讨论的领域,这两点是重要的前题,但不管在大陆还是台湾,如果自由碰到公共性的时候,自由会受到限制,这不会成为成熟的公民社会,言论自由必需接轨到公共性的领域,才达至公民社会。张铁志又指,以他个人在大陆的写作经验,现时仍受到自由的限制。

他说:这两年,他开始在大陆媒体写文章,碰撞到中国的体制,并认识到自由的界线,在台湾比较难感受到。他觉得有点可怕是,有时候自我审查,担心自己的作品能否刊登,他觉得这是个人较震撼的经验。

大陆诗人孟浪总结说,所有出席活动的人士,大家都渴望中国能发育成长为健康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提供公共性及自由的问题,如果是完整的公民社会,大家可以按自己所想所思,去写自己的作品,他觉得这巳是对公民社会的贡献。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