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對於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內地成長的朋友來說,是一個熟悉的名字。那個時候,中國引進的外國電影,以朝鮮電影最多。當年,朝鮮電影歌曲最能打動人心。到今天,中國突飛猛進,遠遠拋離了朝鮮;現在中國人的目光落在南韓的手機、電器、韓劇、食品,朝鮮這個名字變得很遙遠。媒體都普遍以北韓這個稱謂取代朝鮮,就連北京央視的新聞,也用北韓而捨朝鮮。對香港或台灣民眾來說,談到朝鮮,可能一下子沒想到就是指北韓。
北韓確實是個神秘兼陌生的國度,正因為所知不多,這次要介紹的書--《朝鮮是個謎》(明報出版社),作者江迅把他六次到北韓的見聞,個人的親歷及採訪故事,告訴讀者一個大家不大了解的國家。讓讀者對今時今日朝鮮的政治、經濟、社會面貌,有一個概括的認識和了解。
作者江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自1996年以來,先後到訪北韓六次。前三次是以投資考察或隨團旅遊身分入境,2005年第四次訪問北韓,是應朝鮮政府邀請,首度以記者身分,踏足這片神秘的土地。他其後再去了兩次,其中,2009年那一次是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訪。
北韓在朝鮮勞動黨的統治下,金日成的主體思想成了北韓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金日成的影響力遍佈全國每一個角落。領袖被神化,人民在愚昧中臣服在領袖的感召下生活,這種狀況又與六十年代的中國不遑多讓!
北韓人民長期生活在金日成家族的鐵腕統治下,到訪北韓的人對領袖也同樣要必恭必敬。江迅以首次以記者身份訪問北韓時,參觀紀念金日成的錦繡山紀念宮後,因為沒有特別的感受,沒有留言,事後被指不尊重朝鮮人民,採訪幾乎要腰斬。江迅另一次不可思議的經歷,是北韓人員在通知他要結束訪問時,拿出一大疊材料,翻動材料的瞬間,江迅見到女兒七歲時隨北京中國少年兒童藝術團出訪朝鮮時,與金日成合影的照片。事隔十多年,北韓官方竟然能把父女兩人連在一起,其情報工作之周密,確實讓人驚訝。
作者1996年第一次到北韓,從新義州入境,沿途所見就彷彿就踏上時光機,返回四十年前的中國。不過,從他先後六次到訪北韓,見到這個國家的轉變,有新的經濟計劃,人民生活也逐漸見到變化。北韓鎖不住世界的潮流,電視已經有廣告出現,當地人的服飾也因著中國商人在北韓服飾領域的投資,衣著漸漸時髦。
政府本來對民眾髮型有規定,最後也抵不住南韓的潮流;南韓女藝人宋慧喬的披肩髮型,深受北韓女性喜愛。當局要製作專題電視片,呼籲民眾整理頭髮,以符合社會主義生活模式。現在,平壤街頭還會見到年青人戴著耳塞聽歌,人民對手機很熱衷,也喜歡上網。當我們以為北韓物資匱乏,但其實也有風靡北韓的潮流物:3G手機、MP3機;女士喜歡化妝、穿高跟鞋,還有手提電腦、數碼相機、DVD、韓劇、哈利.波特、辛辣麵、甚至"特殊服務",應有盡有。
書中還記述了不少作者多次到訪北韓的小故事:往平壤的火車上,有安檢人員在他的車廂內,關上門讀遼寧的《華商晨報》;在酒店大堂跟一位攤檔婆婆閒聊,問她"能吃得飽嗎?"原來問題已經出了底線;老人在草坡上挖野菜,官員則解釋是北韓人日常佐膳的食物。這些故事都很立體的呈現了北韓多個地方的面貌和社會民生狀況。
不能不提的是作者用了六個篇章談金日成家族,由朝鮮勞動黨成立至建國,北韓的國史就幾乎是金日成的家族史。要理解北韓,又豈可繞過金氏父子及其家族在政權中的地位!北韓第三代領導人金正恩接掌政權,金氏的"家天下"開啟了金正恩時代,北韓的未來會朝那個方向走?恐怕沒有人能說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