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漫步之記者看書】黃小山評:《太平洋大劫殺》
2016.09.30
在經歷了3年多的采訪和寫作之後,前《南方周末》記者郭國松的非虛構作品《太平洋大劫殺》出版。這標志著被有意封存的2011年“魯榮漁2682號”漁船的南太平洋連環血案,終於首次被完整呈現。但問題在於,在政治化的背景之下,非虛構寫作的高昂成本,依然中國寫作者無法逾越的障礙。
這場導致22人被殺或失蹤的血案,因其過程的血腥、驚悚、刷新了人們對特殊環境下人性扭曲的程度有了新的認識,加上作者對包括主犯劉貴奪在內的當事人人生軌跡的尋找與思考,給我們切開了又一個可以深度觀察中國社會的橫斷面。
但即便是已經面對了司法結論之後,我們發現,試圖看清全貌依然非常困難。6個最後的幸存者再度被判死刑,讓這場悲劇的血色,達到了極致。
作者郭國松在說起此書的由來時稱,完成此書的前提,是經過艱苦的努力,他拿到了200萬字的完整的材料。但他表示,因為涉及對信源保密的承諾,他無法透露更多。
郭國松說:2011年7月發生的,那麼到現在5年多都過來了。最後兩個被逼殺人的,判的比較輕刑的人都已經出獄了。我想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案件,而且是一個發人深思的一個重大的事件。後來我就著手想去寫作它。但采訪的時候呢非常非常的困難,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怎麼拿到這些材料。全部的案件材料就我一個人拿到了。因為這個有約在先,我不能透露這個情況,所以我在後記中基本沒有提到這個事情,所以我只能保密。案件的材料有200多萬字,這樣能使我有機會了解整個故事的全貌。
但作為具有代表性的老南方系記者,郭國松坦言他試圖在此書中解決兩個問題。通俗地說,船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一個原本樸實,甚至是不乏基本善良和是非感的人,如何在各種因素的壓迫下變成了嗜血的惡魔?另一個問題是,在這些社會底層人的生活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他說:還原這個船上發生的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來探究人性的問題。這個船上就是這個人性蕩然無存了,我後來形容人性之惡是讓人靈魂顫抖,這個惡已經超出了你的想像。本身都是平民百姓,都是社會底層人,正常情況下也都是很善良的人,怎麼會突然變的這麼殘酷。這是這本書要探討的一個主題。另一個在我看來呢,就是說這不是整個事件的全部,也不是我要寫的這個事情的全部。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底層人的命運。有很多遺憾就是我的采訪還沒有做到我想表達的這樣一個主題。
郭國松在根據11個人的口供相互應證,去還原整個事件。其中,作者也對掌控了“魯榮漁2682號所有人命運的劉貴奪進行解剖。在最新的文章中,作者評價——如果早生500年,劉沒准也是一個率領千軍萬馬橫掃半個中國的農民領袖。
如當劉貴奪和船員們在南太平上辛苦勞作時,發現公司用欺騙性的合同,讓自己長達1年的海上辛苦勞作卻一無所獲。在船員們只會詛咒和牢騷時,劉貴奪想到的則是找船長問原因,並計劃奪船回國討說法。劉貴奪也因此成為核心。
作者認為,劉貴奪是中國農民中的精英,他們沒有文化,但卻憑自己的經驗和頭腦,讓人目瞪口呆。但悲劇在於,他們的聰明和優秀,都沒有機會在好的領域得到展現。
但即便是作為資深的媒體人士,郭國松也並不是總有機會講好關於中國社會劉貴奪們的故事。更多的時候,作為寫作者,他們掌控自己筆的空間,依然有限。
據圈內人稱,該書原本系一次關於非虛構寫作商業化的實驗,由,體人組成的公司,試圖構建一個非虛構寫作的商業運行模式。
作為第一個被選中的寫作題材,郭國松獲得了10萬港幣的預付版稅。也真是這筆錢,才這讓他有機會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等地進行長達3年的采訪。但悲劇在於,他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出資的公司就已經被要求關門。
按這個意義上來說,劉貴奪們的悲劇並非只是在海上。在中國這艘船上,職業新聞人和非虛構寫作者,依然只是另一群無力拿刀的劉貴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