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看書】海藍評《走得越遠,離自己越近》

0:00 / 0:00

中國與印度在邊界接壤,但中國人想到這個神秘古國旅遊並不是易事。這本書的作者洪梅與美國丈夫Tom Carter,一年4度進出古國國門,揹著背包遊遍整個印度,由深入孟買貧民窟,到充滿神秘色彩的7大聖城,很多經歷不是一般遊客可以遇見,洪梅可算是少數能夠踏遍印度疆域的中國人之一。

《走得越遠,離自己越近》是洪梅第一部作品。記者出身的她,用筆桿逐一揭開印度神秘的面紗,其丈夫前攝影記者湯姆(Tom Carter),拍下真實的景象。2人的印度之旅時而驚險、時而歡樂。上一刻,他們心情興奮地等待布林答般的酒紅節;下一刻,他們被追逐撒粉,弄得狼狽不堪。興緻到時,他們提早3天到恒河源頭赫爾德瓦爾,參加12年一次的昆梅拉(朝聖活動),但轉眼之間,他們被人山人海的節日喧鬧折磨得想立刻回家。印度是矛盾的,令這兩位冒險家沿途充滿複雜的感覺。最後,他們能以平和心態接受。正如洪梅在書中對印度的形容:"印度國土雖然只有中國的三份之一,但人文地理各方面都十分複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就是印度迷人的地方。"

印度是宗教色彩濃厚的國家,洪梅書內亦充滿對聖城及神廟的描寫,而恒河被視為聖河,由孕育"恒河文明的瓦拉納西"到"拉梅斯沃勒姆-朝聖圓滿的地",一路追溯恒河對印度教徒的影響,以及這條聖河的種種神話故事。最後,洪梅與湯姆終於來到恒河的源頭:赫爾德瓦爾,並參加了機會難逢的昆梅拉,見證了印度教徒大規模朝聖盛會。數以千萬計的教徒,在歷時3個月的昆梅拉節日,到恒河祈禱並浸聖水,洗去身上的罪惡。但第一次適逢其會的二人,卻被日夜喧囂的人群困擾得無法入睡,並想儘快離開此地。洪梅形容,光第一天早上,在恒河中沐浴就超過一百萬人次,可想而之,盛況是如何空前。

閱讀洪梅的書,令人有點目不暇給,除了見證神聖又喧嘩的恒河昆梅拉外,二人到孟買的旅程,有點像"湯姆歷險記"。孟買擁有2千多個貧民窟及聞名國際的寶萊塢(電影城),有記者專長的二人,當然不會錯過深入虎穴的精神。話說洪梅和湯姆要進入最大的貧民窟"達拉維",他們曾經跟隨旅行團進入,但只看到皮毛,也不准拍照。二人展開自己的貧民窟之旅,卻被非法綁架在一棟高樓內,最後被送到警察局。洪梅指,"這些人叫囂著,惡狠狠地說要報警,不斷控訴我們擅闖樓宇。其中一個倒是爽快,直接要我們給錢,不然,就去警察局"。二人如電影情節般奮力爬出鐵柵欄,但仍要被帶到警局。經此一刧,他們還是有點害怕某些"鬼地方"。

洪梅與美國丈夫Tom Carter 於2009年背包遊遍印度。(照片由Tom Carter 拍攝及提供)
洪梅與美國丈夫Tom Carter 於2009年背包遊遍印度。(照片由Tom Carter 拍攝及提供)

走出貧民窟,他們再到孟買紅燈區探險。洪梅形容,在褔克蘭路一整條街有不再年輕的妓女,而從褔克蘭路經過穆斯林區,他們來到一片髒亂的重工業區,那裡彷彿是另類紅燈區,有妖艷的海吉拉(人妖)聚居。他們被視為神的使者,但基本行乞或表演生活,也有性工作者。洪梅筆下,孟買五光十色,尤其"勁歌勁舞的寶萊塢",二人在這裡化身做臨記,令人更真實體驗印度荷里活的夢工場。

洪梅在書後記總結,雖說在印度旅行還是很安全,但當地偶然會遇上恐怖主義。他們一年4度進出印度,也遇上爆炸或衝突,幸好旅程有驚無險。書中有這樣的形容,"在我們去印巴邊境阿姆利則的華加觀看降旗儀式後的一個禮拜,就有炸彈落到了華加旁邊的小村子。之後,在奧里薩部落游時,我們又遭遇地方勢力轟炸了當地鐵路,造成了極大的人員傷亡"。儘管如此,洪梅仍然認為,印度是值得一去的文明古國。

整個印度之旅,洪梅真實記録所見所聞,但涉及政治的事件全被出版社刪掉。她指出,剛到首都德里遇上農民示威遊行;另外,在孟買碰到大選拉票情況,在加爾各答參加了60年大慶,以至她在尼泊爾辦簽證時遇上政治罷工,以及在奧里沙遇上毛派的經歷等,這些政治敏感話題,最後沒法刊登在書內。

洪梅說: 雖然這個涉及政治,但是畢竟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當時刪掉的話,其實我還是特別心疼,因為我覺得這是國家與國家不一樣的地方,也是你去旅行的目的,你去看不一樣的東西。我也沒有辦法,他們要刪掉,其實,對我來講這個旅行不夠完整。

洪梅直言,出版社可能希望這本書是單純的旅遊書籍,比較勵志及展示印度美麗的一面。不過,將來寫另一本書時,洪梅仍會毫無保留地把第一手資料寫進去,她會完全反映真實的一面,不會影響她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