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档案
2008-12-26
经济学家张五常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首次在中文报刊发表中文作品,经过近四分一世纪后的中文实践后,他又进军互联网,更在网上开辟《五常问答室》。现在,他把头一百篇网上作品结集成书,交由香港的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在2008年4月刊印,这是张五常的新尝试。
2008-12-19
各位听众你们好,周五的《书林漫步》又到了,我是今集的主持人刘云。下周四是圣诞节,在一片宗教气氛浓烈的环境下,今集想同各位听众介绍一本富有宗教色彩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德兰修女传》。
2008-12-12
香港作家陈冠中 ,1952年在上海出生,香港长大,港大毕业、在波士顿大学念新闻学。1976年创办《号外》被认为是香港波希米亚文化代表。80年代在香港拍电影。现主要从事大陆各种媒体的投资合作经营。舒心曾经在本节目中介绍过他的著作《我这一代香港人》,这一次,要讲的是他的论文集《下一个十年:香港的光荣年代?》。
2008-12-05
如果说八九年中国民主运动是香港上一代记者挥之不去的历史标志,这一代记者毕生难忘的经历,当然要数今年四川地震的采访工作了。最近出版的《四川地震:香港记者反思录》,主要由记者纪录他们采访的“经历、教训和感受”,让大家细看记者在灾难现场的前线观察和切身体会。
2008-11-28
香港新科立法会议员、社会民主连线主席黄毓民,最近在议会中向特首曾荫权怒掷香蕉事件,引起了一阵讨论潮,有人指堂堂民意代表不应该搞这类台湾式「肢体冲突」行动;当然也有市民认为,黄毓民身为少数派政党代表,只有通过一些「出位」的做法,才能吸引民众正视政府目前长者「生果金」政策不足之处。
2008-11-21
美国侯任总统奥巴马竞逐总统时,经常要马不停蹄四出拉票,进行演讲。听过他演讲的人都对其称许不絶,认为他的演说甚有感染力。究竟,一篇好的讲词的重点是什么?今周要同各位听众介绍的书,名字叫《南怀瑾讲演录》,故名思意是一本辑录了南老先生游走各地进行演说的部份讲词。
2008-11-14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中共将领丁盛,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有绰号丁大胆,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最为人注意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调离新疆、出广东,担任广州军区的司令,九一三事件后被定性为上了林彪贼船的人,但亦有人谓其“落难英雄”。
2008-11-07
报纸文章一般都鲜有保留价值,但这本文集可谓罕有的例外。
《中国 练乙铮文集I》所收文章虽然都曾经在《信报》发表,但其中不少篇章确实值得一看再看,因为题材切中要害、论述有根有据、立场进步开明。
2008-10-24
香港在中国的版图内,属于一个国际城市,在内里可感受到不同种族的文化,可跟不同国籍的人士高谈阔论一番,不过,香港却一直被揶揄是一个无文化,只有流行文化的城市,因此,「文化沙漠」之称一直紧随香港这个名词之后。
2008-10-17
奥运时,我特意到北京,除了观看精彩的奥运赛事,更重要是,看看焕然一新的北京城跟我四月时到访京城时,有何不同,更重要是,感受下民众怎样迎接奥运。我当时目睹的京城,差一点把我吓呆,因为它真的令我以为我正身处一个现代化的大都会,有些地方的设计更令我以为自己身处欧洲地方。不过,这就代表北京的全貌吗?今天,我要介绍的书叫《看不见的北京》,是一本完完全全由台湾人的角度看现在的北京。
2008-10-10
改革三十年,中国传媒如何突破旧格局,又取得什么成就?三十年来的努力,新闻工作者有何可资借鉴的经验?展望未来,新闻改革可以怎样走下去?建制内的改革可以走得多远?
2008-10-03
内地作家莫言的新作, 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最近获选香港浸会大学第二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并得到港币30万元的奖金。
2008-09-26
以写《唐山大地震》一书出名的中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和记者钱钢,最近出了一本新作,不是报告文学,而是讨论中国权力与传媒关系的《中国传媒与政治改革》﹐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8年7月出版。
2008-09-19
这次想向大家介绍的书是《炼狱--中国托派的苦难与奋斗》吴基民著,星加坡八方文化工作室2008年出版。今天我们很少听到「托派」这个词语了,它的本义也很难追溯。而有趣的是,各家各国的托派,通常都很执著于自己才是共产主义、托洛兹基主义的继承者,并因此而与其他共产主义思想旁支,展开路线和策略的论战。甚至在50年代,中国托派精锐不过百来人的时候,仍然分成好几个阵营争论不休。香港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六、七十年代也有托派。我们就请梁国雄来谈谈香港的托派关心的是什么。
2008-09-12
现年50岁以上,在中国大陆生活过的知识份子都知道,文化大革命前,有一部反映中共地下党员的小说《红岩》曾风靡一时,书中描写的“红岩儿女”,成为青年学生们的英雄楷模。 然而,在现实里,当他们为之奋斗,期待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开始遭受厄运。最近出版的《红岩儿女的罪与罚》中,对此有著详细的记载。
2008-09-05
由柏齐.海顿(Patrick Hayden)所编的《人权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Human Rights),除了提供人权实践必须的理论基础外,更体现观点多元并存的现代关怀,其目的是从不同文化及思想角度,透视人权的观念和实践。
2008-08-29
中国大陆1957年发起的反右运动,毛泽东公然说这是他的一个「阳谋」,把原先的共产党党内整风转为全民反右派斗争运动,结果全国右派分子都给「网罗」起来,加以整治。最令外界不可思议的是,当时各单位都要按比例「揪」出所谓潜伏的右派分子,然后发配北大荒或边疆等地区,接受改造。
2008-08-22
今天我介绍的书叫《米话唔关你事——亚洲米农的困局》,徐国伟著,香港乐施会2003年7月出版。顾名思义,这是一本关于「米」的专书。
2008-08-08
河南医生高耀洁女士,虽然年已过八旬,却以大爱之心,勇敢地站在抗击爱滋病的最前线,具有“民间防治爱滋第一人”之誉。她不断地奔走于社会的最底层,为无数罹患绝症的无辜病人呐喊,与黑暗腐败的社会势力顽强抗争。用亲眼目睹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她新发现的疫情与事例,写下了《中国爱滋病祸》一书,在香港出版,内容令人震惊。《中国爱滋病祸》中的“祸”是人祸。中国内地的爱滋病,有其惊人的特色,那就是由卖血输血以及受血所引致,不是因“不洁”的性行为传染的,可以说,是有中国特色的爱滋病。
2008-08-01
《中国香港》的作者强世功,是由北京借调香港中联办的北大法学院教授。作者在离职之际出版此书,除了是总结其多年对香港的思考外,也同时宣示官学两栖的中原人士对治理香港的基本理念和分析。
2008-07-25
最近宣布要关闭美国600分店及削减逾万职位的全球最大咖啡连锁店星巴克(Starbucks),已决定积极开拓大中华地区业务。星巴克大中华区总裁王金龙透露,初步目标是今年在中国大陆增设80家分店,而计划中较长期目标是全区分店倍增至1,000家。
2008-07-18
廖伟棠的这本书去年由台北大块文化出版,书中有诗、散文、摄影,用多种不同的向度、媒介以及语言,纪录了作者心目中的那个“前奥运时期”的北京。一年前当这本书出版时,我已经想,要将这本书要留待真正的奥运前夕去看。现在再翻,果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正如本书作者廖伟棠所说,“的确,这个时代,谁只要把摄影机的焦距校准/谁就得生气。”
2008-07-11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记忆和故事,令人刻骨铭心,又与历史结下千丝万缕的关系。留美作家孔捷生的小说集《龙舟与剑》最近面世,这部新书收录了中篇小説《紫云砚》、《龙舟与剑》;长篇小説《黑白之道》;短篇小説《睡狮》、《北京马拉松》。故事内容,时代背景跨度很大,有写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八年抗战;也有描述知青岁月和改革开放,以及一九八九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的前前后后的等等。而场景地域,也非常广阔,既有写南粤西江流域的,也有写海南岛五指山的,更有写广州和北京的。
2008-07-04
香港刚刚渡过回归十一周年。回归后,香港经历过其历史上的低谷,经济低迷,自由收紧,政府又领导无方。随著董建华下台,曾荫权接任,中央推出连串政策,本港经济又重回上升轨道。但领导人可以一朝下台,社会问题却往往根深蒂固,非朝夕可以改变。问题是,经过董建华的昏庸统治,我们是否已经擦亮眼睛,摸清社会问题所在?又能否找到方法和步骤,向锁定的目标进发?
2008-06-27
以《往事并不如烟》声名大噪海内外的中国作家章诒和﹐新作《云山几盘﹐江流几湾》最近由台北的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章诒和﹐就是五十年代给中共打成大右派章伯钧的女儿。她在自序中表明﹐半个世纪前毛泽东主导的那场反右「阳谋」﹐和「土改」、「十年文革」等﹐先后造成「无数命债﹐都无可奈何地划上潦草的句号」。而她已经执意要为此「追述」、「追究」﹐「讨个说法」﹐于是写了本书﹐「要祭奠五十年前那场政治灾难的死者」﹐包括她的父亲﹐因为「中国是有悲哀传统的」。
2008-06-20
当我手里拿到今年刚出版的《维权诗集》,心里想的是,今天,诗还为什么而写……
2008-06-13
中国著名的记者,学者杨继绳,以前后八年时间采访写成的纪实作品《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最近由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出版发行。
2008-06-06
《众声喧哗》一书,以“影响香港发展的九大争论”为副题,读者自然期望可从中掌握本港时事脉搏,而作者群又以学者居多,也予人希望在这些时事争论中升华,扩濶视野,突破盲点。
2008-05-30
何良懋现在要同听众朋友介绍的书,就是柏杨策划、汪咏黛执笔的《重返异域》,去年由台北时报文化2007年2月出版出版。柏杨在今年4月底病逝台北,享寿89岁。获誉为「人权作家」的柏杨,终其一生为争取人权奋斗,年轻时坐了12年黑牢,他在报社连载的故事《异域》更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刘德华、柯俊雄主演。
2008-05-23
各位好,我今日想向大家介绍的书叫《千针万线——香港成衣工人口述史》,蔡宝琼编,香港进一步出版社,2007出版。
香港的制衣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香港的主要工业之一,在高峰期,全香港有一半以上的在职人口是属于成衣业的,成衣业曾经养活了香港不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