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书评:南来文化人的浮世绘--介绍周蜜蜜《文曲谱:香港的离散与追忆》
2011.06.03

在周蜜蜜笔下,南来艺术家只是笼统的称号,里面其实包含际遇不同、气质各异的种种人物:有追逐名利而到处钻营的三流画家,有默默耕耘终能发挥所长而为人认许的话剧演员,有潦倒半生而后立定决心再闯前程的艺术家,有流落异乡又跟香港格格不入的流浪诗人,也有飘泊社会边缘又能保持头脑清醒的文化人。她们虽然有著共同的身份-南来文化人,也面对同样的逆境-商业利益几乎主导一切的香港社会,但因著各自不同的性格和理想,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路。
书名中的“文曲”正是紫微斗数中的“文曲星”,这本书明显不过,就是要书写这群有艺术专长者的生活事迹。作者虽然不刻意去表达什么题旨,但从她描述各人融入这个殖民地社会的历程,却清楚显现她们的追求。她借那个贪财好利的画家宇澄埃说出:“我们到香港来不是想大多数人那样‘找出路’,而是要‘找入口’,找一个可以自由创作自我闯荡的崭新的艺术世界的入口!”当然,宇澄埃最后闯进的是金钱世界,但对于不少南来文化人,千辛万苦来到自由之地,放不下的不是身份和地位,而是追求自由创作、自由生活的那团火。
书中没有煽情的细节,却经常轻描淡写,点到即止,让读者从故事人物的思前想后和生活点滴之中,体会她们的喜乐和挫折,旁徨和抉择。多位南来文化人的不同经历,不外演示三条路。一是如宇澄埃借艺术之名,攀附权贵以换取名利,二是如艺术家程阳,屈服于生活压力,在剧团做布景工作,放弃艺术创作;三是如剧团演员吴玉如,几经困难,摆脱不幸的婚姻,凭自己的努力,加入剧团工作多年,终于获颁“最佳舞台剧女配角奖”,实现自己的演艺梦。可见,香港尽管自由开放,但能否成就艺术家,在商业主导社会的环境下,还有赖艺术家的坚持不懈。
书中所见,南来艺术家无法尽展所长,甚至怀才不遇,只会怨自己际遇不济,却没有半句责骂政府支援不足,作者亦没有深究原因。在她眼中,艺术家在商业社会虽然诸多掣肘,事倍功半,但总可找到空间,继续发挥自己的天份。就如程阳暂且告别香港,在深圳重新创作也重拾力量,然后回到香港开画展,而隐居南丫岛的知名大导演在安顿生活之馀,亦再次上路,筹备拍摄以大陆文化人在香港为主题的影片。
《文曲谱》去年出版,写的却是九七前的光景。随住主权回归,香港与内地在社会发展和价值观上都日渐拉近。香港对南来的文化人的独特意义是否已经褪色?社会形势的转变,令香港对内地的政经倚赖加强,南来的文化人又是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哪些倚赖权势的“伪术家”又是否更肆无忌惮,扩大污染香港的艺术界?这些眼前的问题,当然无法从追忆为主的《文曲谱》中找到答案。只有寄望周蜜蜜再接再厉,以其轻淡而娴熟的笔触,再给我们画下这幅浮世绘的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