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新加坡移民政策引發本地人不滿

0:00 / 0:00

新加坡在上月中爆發歷年來最大規模的抗議集會。四千名民眾聚集到新加坡市中心“演講角”公園,反對政府提出大量引入外來人口的移民政策,但有居於當地的外國人認為,新加坡人不滿情緒自相矛盾。有新加坡人則認為,國人反對新移民是擔心中產地位下滑,未有考慮長遠的經濟發展。(潘加晴報道)

從事金融投資的歐陽毅輝是美籍華人,過去六、七年大部份時間都在新加坡居住。他說,他剛到新加坡時,社會上各行各業對外國人都非常友善,但近年來,外來人口不斷增加,房價、物價不斷飆升,當地人的不滿情緒也不斷升溫。

“現在(新加坡)不歡迎外國人,因為太多人,三分之一都是外國人。他們投訴地鐵站太多人,搭巴士太多人,滿街都是人。”

歐陽毅輝指出,新加坡人不是害怕外國人,是擔心太多外國人湧入會搶走他們的工作機會、壓低他們的工資和增加他們的稅收負擔,包括房屋和各項基建設施的支出。不過他說,矛盾的是,一些低收入的勞動工作新加坡人都不願意做,即使願意做﹐要求的工資也比外來勞工高兩至三倍。他舉例說,一間髮型屋僱用外來勞工當洗頭員一個月的工資約700美元,但請本地人就需要2000美元,當經營成本增加,便轉嫁到消費者,他們又投訴物價飆升。

“新加坡失業率只有1.9%,是全世界最低失業率的國家,他們(雇員)有許多選擇,(低收入的勞動工作)有些人不會做,有些人做,但要求高工資,當成本上漲,當然轉嫁到消費者,他們又投訴百物騰貴。到餐館用膳貴了,因為要請本地人,他們又說,餐館、公司好貪心,成本增加不應轉嫁到消費者,這樣誰會去做生意﹖。”(當地不滿的情緒是否針對日益富有中國的新移民﹖)有些是,但比較少,95%都是對窮人、低收入人士,他們需要搭地鐵,搭巴士。現在搭地鐵好擠擁,我明白,因為新加坡在過去六、七年增加了七十萬外來人口,交通等基礎設施卻未能應付所需,新加坡目前正興建地鐵新站,但需要一段時間完工,所以許多人投訴地鐵、巴士、商場到處都擠滿人。”

新加坡華人鄧振豪表示,新加坡人擔心外來人口增加會造成樓價飆升、就業機會減少等問題,但未有認真想到國家的長遠發展。

“我個人認為,新加坡人三、四十年來都被政府養大,他們相信政府應該照顧他們一切,當政府不按照他們意願,就感到不滿,提出抗議。但人口老化,這個是事實。如果要經濟發展,要引進新移民,從事非技術性或新加坡人不願意做的工作,但他們不是這樣想,他們不理會政府會怎樣做,只要確保人口不再增加,確保本地人的就業機會,這不是一個前後一致的想法。”

任職機械工程師的鄧振豪表示,如果新加坡不再引入外來人口,經濟發展將會走下坡,因為一些低收入的勞動工作新加坡人不願意做,政府為了填補這些工作崗位,必需要增加工資,政府開支增加必然轉嫁到納稅人身上。他又說,外國的人才亦可以幫助新加坡提升競爭力和創造力。

”新加坡人沒有冒險和創造力,如果限制外國人到新加坡,經濟不會有進展﹐因為新加坡需要外國人幫助提升其競爭力和創造力。“

新加坡政府最近發表《人口白皮書》,指當地生育率只有1.2%,若不引進新移民,本土人口將在2025年開始萎縮,影響經濟發展。

為應付人口老化、生育率下降及勞動力問題,政府除鼓勵生育,亦建議引入移民將人口總數由目前530萬增至2030年的690萬,增幅達三成。現時新加坡530萬人口有62%是本地人,若按建議引入外地人,到2030年本地人與外地人比例幾乎是一比一,全面改變了新加坡的人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