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東京六本木開酒屋的陳先生表示,釣魚台事件發生後,在日本的中國料理和餐館生意都受到一些影響。日本人沒有以前對中國人那麼熱情,但當地的華人就沒有受到明顯的騷擾。談到中國爆發的反日示威活動,陳先生說﹕"日本人比較克制和冷靜",沒有聽說過有華人遇襲事件。
在日本居住了近十年的民主中國陣線理事夏一凡也表示,日本是一個比較自律和理性的民族,不會因抗議或政治事件襲擊外國人,但日本對中國爆發的反日示威活動很反感,認為抗議活動不應發展到打砸程度,覺得不是文明社會的習慣和行為。
"華人在日本的生活基本上沒有受過影響,但是也有個別的事例,有些日本人看到你是中國背景的公司,會在門外塗上"中國人回到中國去"等字句。這個有,我聽說過,但是打砸事情就沒有,所以我沒有關心這個事情,因為確實(對華人)沒有影響,就不大注意這個東西。對於中國人過激的反應,導致兩國在經濟上倒退,實際上日本國民是不滿的,認為事件不應該影響兩國的經濟活動。(是不滿中國政府,還是日本政府﹖) 他們的不滿是對中國,就是說兩國之間一些政治上的爭端,不應該影響經濟活動,因為這個經濟活動本身並不是對單方有利,而是雙方互惠的一種行為。"
日本東京的華文記者王進忠表示,在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前,日本一個組織做了一個民意調查顯示,近八成的日本人對中國人沒有好感,同樣在中國也有近八成的中國人對日本人沒有好感,他相信這個數字在日本"買島"後更高。
他指出,大部份的日本人都認為釣魚島的主權是屬於日本,但日本人都比較理性,不會有過激行為,釣魚島事件發生後,舉行了兩次遊行,都是反中國政府為主。
"釣魚島事情發生後,大的遊行搞了兩次,第一次在國有化之前,國有化之後在9月23日有上千人上街,這個遊行的主辦方在籌備的時候就向參加的人提出來,不要有歧視外國人的語言和行為,所以他們專門打出來"支持中國民主化"的標語,本來他們想邀請一些反對中共體制的人士參加,所以他們做了一個"支持中國民主化"的招牌,當天有很多維吾爾人和蒙古人都參加了這個活動,所以活動本身還是以反中國政府為主,針對中國抗議打日本企業的遊行是沒有的,但是有小規模的右翼宣傳車到中國大使館抗議,其他方面的遊行沒有太多。"
對於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後,引起中國強烈反應,王進忠認為,短期內,兩國關係都不會有太大進展。"我判斷,從(日本)政府角度,不管誰上台,在釣魚島上作出大量讓步都不大可能,現在沒有一個日本政治家認為釣魚島主權可以去談,但是與中國相對可以搞好關係,這樣是比較矛盾,不談釣魚島主權,光是談我們怎樣和好是不大現實的東西。"
而民主中國陣線的夏一凡就認為,中國的強烈反應是領導層籍釣魚島問題來轉移內部矛盾和鬥爭。
"我傾向於認為是中國的內部事務出現問題,想拿釣魚島問題來轉移國內矛盾的機會。它是為了解決國內矛盾,或者是中國國內政治鬥爭的一種延續,是國內的問題。(十八大舉行後,中 日兩國是否有機會解決釣魚島問題﹖) 不可能解決,不了了之。第一,兩國不會因釣魚島出現戰爭﹔第二,不了了之。比方說,對於提出釣魚島問題有三個地方,一個是台灣,一個是香港,另一個是大陸。三方中間的香港基本上與大陸立場一樣,我認為它(香港)仍然是受大陸控制的一種狀態,而台灣,實際上已準備與日本進行漁業協定的談判,實際上漁業協定談判的前提就是承認日本對釣魚島的主權,這就是說三方對釣魚島有主權要求的情況下,台灣已經是不了了知,而大陸也不在所謂主權範圍內巡邏,它只是遠遠在看着來應付國內的民意。所以說這個問題實際上幾方的態度已非常清楚,日本一步也沒有後退,台灣實際上已表明態度,大陸實際上也是在做樣子,再過幾天就是不了了之, 仍然回到原來的狀態。"
中日就釣魚台爭議引發的反日情緒,對民間社會和經濟造成嚴重衝擊。日本在中國投資的汽車製造商的銷售和產量進一步縮減,旅遊業嚴重下滑。雖然兩國的外交官員在本月初曾就釣魚島事件在中國磋商﹐但顯然進展不大。日本共同社引述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在記者會上﹐承認兩國對事件存在差異﹐需一定時間改善關係﹐並要求中方繼續冷靜應對。
另外,美國和日本在本月5日起至16日,在沖繩周邊海域舉行年度聯合軍事演習,但為了不過度刺激中方,日方亦決定將原定的陸上奪島演習改為海上模擬演習。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