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華人專輯(2):失業率高企的西班牙

西班牙成為歐債危機的新焦點,除了巨大的赤字之外,失業率長期超過兩成,導致國內大批的青年人和專業人移民到其他國家揾工求職。在經濟疲弱下做生意和打工的華人都感到生存緊迫的危機。不少人返回中國找出路,不撤離者,唯有繼續堅守,希望安然渡過這場歐債風暴。(潘加晴報道)

0:00 / 0:00

來自福建的王先生,在首都馬德里一中餐館當大廚。他說,西班牙的失業率超過兩成,中國人都比較勤勞,要找工作都可以找到,只是工資高低的問題,但沒有居留身份就比較困難。

他指出,從2006年起,西班牙的經濟開始走下坡,許多餐館的生意都不大如前,現在歐債危機,有些餐館的生意額比去年最少下降了五成,餐館的生意基本上沒辦法做下去,不少華人已回國。

在2004年花了十多萬元人民幣偷渡到西班牙,現已取得居留身份的王先生說,因當地經濟疲弱,失業率高企,現在偷渡費減半,也無人問津。

"前幾年到西班牙比較容易,比如說福建到美國,前幾年一個人就要花六十萬元人民幣,沒有必要花那麼多錢,蛇頭賺得太厲害﹗看報紙上寫,美國那邊失業率也很高,萬一到那邊找不到工作,五、六十萬,還債也還不了。西班牙這邊相對比較便宜一點,如果現在出來,不到十萬元,大概八、九萬就可以,但現在(到)西班牙也沒有人來,你過來沒有身份,找工作根本很難找。"

剛在馬德里大學碩士畢業的山東留學生劉先生表示,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他也將會在秋天回國發展。不過,他認為,歐債危機對西班牙人衝激比較大,對華人反而是一件好事。

"中國人在找工作方面比西班牙人努力很多,我不覺得這邊的中國人的生意不好,反而西班牙人覺得中國人生意太好。這個是我的體會,平時我也會讀報,看看網上論壇,未有感覺中國人在這邊難生存,中國人在這裡主要經營餐飲和服務性行業,離不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不是高端行業,影響不算太大,這是我個人觀點。"

對於西班牙人批評中國人的惡性競爭,讀市場學的劉先生表示可以理解,認為國家經濟不好,國民都會有危機意識。

"這邊的超市大概晚上九點就關門,中國人的商店就可以晚一點,開到十一點到十二點,晚上如果想喝東西,吃東西,只能到中國商店買。可能有些西班牙人總覺得中國人生意一直這麼好,心理上會有一點吃醋,失落的感覺,但我個人認為,這個國家經濟不好,每個國民都應該有國民危機感和意識,這是可以理解。"

在巴塞羅那經營家庭旅館的鄭女士表示,現在西班牙的失業率非常高,有三分之一人沒有工作。經濟持續向下,消費低迷,各行各業都出現經營困難。她說,她經營的旅館主要是留學、旅遊或商務考察的中國人,生意多多少少有受到影響,但總算過得去。"

在西班牙生活了十多年的鄭女士坦言,已習慣這裡的生活,不會回國發展,怎樣艱難仍會堅守經營,逆中求變,希望安然渡過這場經濟危機。

最新數據顯示,擁有四千五百萬人口的西班牙,今年第二季度失業率升至24.63%,十六至二十四歲年輕人失業率高達53%,全國有一半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目前有570萬人失業,整體失業率長期維持25%左右。另外,第二季度經濟萎縮速度加快,二季度經濟較前一季度萎縮0.4%,較上年同期萎縮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佈警告稱,西班牙經濟目前困難重重,下行風險極大,如果不進行結構調整和適當的經濟改革,那麼很難挽回市場信心。

下一集的專題節目,我會為大家繼續探討海外華人在另一個歐債重災區意大利的生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