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揭露報刊審查制度的《黑皮書》(四)--波蘭如何審查報刊新聞

我們前兩次介紹了波蘭70年代如何對報刊出版中涉及的歷史問題進行審查的情況。在一般政治新聞方面,波蘭的審查制度更為嚴格。

例如,在國際新聞方面,當時的規定是有關中國的新聞只能采用官方波蘭通訊社的通稿。其他報刊有關中國的稿子都必須事先送交黨中央報刊、電台和電視部審查。對和波蘭有貿易往來的第三世界獨裁國家不能像國際新聞媒體那樣使用"軍事政權"這樣的字眼。對蘇聯和東歐兄弟國家只能按照波通社和中央宣傳部門的指令報導光明面和與波蘭的友好往來,任何涉及到波蘭和東德、蘇聯之間歷史上的領土和民族糾紛問題都不得提及。

當時波蘭領導人是黨的總書記蓋萊克,他對黨中央領導的形像非常注意。波蘭黨中央報刊、電台和電視部70年代的規定是任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一級領導人活動的照片如要見報,事先都必須上報這個部過關。

像今天的中國一樣,波蘭每天最重要的新聞都是在晚上七點由電視台播出。這個電視台有大量人員在播送前對節目仔細審查,但實際上,電視台的審查人員已經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黨中央總書記蓋萊克身邊的秘書和其他親信,他們每天下午都對電視台送來的當晚的新聞節目做審查,然後向蓋萊克報告。等到電視新聞節目回到電視台的時候,已經被審查得干干淨淨了。

在這個制度下,新聞人員和節目制作人員一方面戰戰兢兢,另一方面又很盼望自己的節目能受到最上層的欣賞,他們的說法是全波蘭只有中央委員會的200個家庭說了算。

蓋萊克統治的年代是波蘭經濟和社會全面走下坡路的時期,但打開電視,翻開報章雜志,除了官方新聞和宣傳材料,根本見不到任何政治問題的討論。整個社會一片太平盛世。

但就在波蘭的報刊出版部門把波蘭描繪成一個共產主義天堂的時候,波蘭的經濟每況愈下,供應越來越緊張,物價也上漲,但是工資長期沒有跟上,老百姓怨聲載道。有些地方爆發了工人騷動。有些記者在采訪後寫出一些真實情況,但卻被審查部門拒絕發表。

1976年7月華沙報刊、出版和公共表演審查辦公室就一篇描繪工人生活的稿件專門發了內部文件,把這篇稿子從頭到尾一一分析,指出它的種種問題,提供給其他記者作為采寫報導時應該避免的問題。例如它說,報導中把一再提到前任領導人貝魯特和哥穆爾卡時期的生活標准,拿它來和現狀作對比,無疑助長了對現狀的不滿,這樣的對比不能出現。此外,任何對家庭經濟狀況的詳細描繪,對多年來工資增長的緩慢,隊物價暗中上脹,甚至兒女在飯桌上對父母抱怨食品供應的單一和粗糙,這些細節都要在審查中刪掉。

由於歷史的原因,波蘭在海外有很多知識分子;波蘭的體育水平很高,有些運動員在海外比賽時通過合法和非法的手段在西方居留。波蘭黨中央報刊、電台和電視部每年都要下達文件和指令,對有關這些人在海外的生活和活動嚴加限制,基本上從來不讓見諸報刊。這些人回國探親時更是不允許采訪和報導。

這種新聞和報刊審查制度固然使波蘭人民深受其害,但實際上統治集團又何嘗不是如此?生活在審查制度建立起來的虛構的盛世中,統治集團完全沒有想到,不出幾年,格但斯克造船廠工人罷工,開始了團結工會運動,揭開了蘇聯東歐集團垮台的歷史性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