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次歷史性的群眾集會上,有一個二十多歲叫艾德林 維裡塔的技術工人。他是從廠裡被統一組織去參加這個集會的,結果卻加入了對獨裁者發出噓聲的人群。羅馬尼亞革命後,他先是進入大學學習,後來當外交部招募的時候加入了外交部。二十年來,這個原來的工人先後擔任了羅馬尼亞外交部處理亞洲、拉丁美洲和聯合國事務的主管,現在擔任駐美國大使。他個人的經歷成為羅馬尼亞歷史性變化的一個見證。最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回顧在齊奧塞斯庫統治下的年代,說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話。
維裡塔說,在齊奧塞斯庫統治下,像他這樣渴望了解外部世界和羅馬尼亞國內真相的青年,唯一的途徑是通過收聽美國之音等西方電台和閱讀偶爾從國外偷偷帶進來的報刊雜志。他說,在那個時候,如果有人說齊奧塞斯庫很快就會垮台,人們一定會嘲笑他,因為那個政權表面上是如此穩固,很多人雖然對現狀非常不滿,但很少會想到“變天”是如此突如其來,如此出人意料,如此一帆風順,在幾天之內人們的夢想就變成現實。回顧這段歷史,使得維裡塔感到意外的不再是那次來得如此迅速的人民革命,而是相反:羅馬尼亞人民怎麼會對齊奧塞斯庫的統治忍受了那麼久。
他說,“當我回想起我們竟然在齊奧塞斯庫的統治下忍受了這麼多年而從來沒有發出一點反抗的聲音時,我不由得問自己:人民對痛苦忍受的界限到底在哪裡?這真是不可思議。像那樣的革命,本來完全可以提前五年甚至十年發生。”
那麼,對今天羅馬尼亞的現實,維裡塔是不是很滿意呢?並非如此。羅馬尼亞的經濟還是東歐國家中非常落後的--雖然在人均國民產值和收入上還是遠遠領先於中國。有很多人失業,很多領取養老金的人生活很困難。羅馬尼亞民主體制的運作也還沒有達到比較通暢順利的地步,去年難產的總統選舉就是如此。但是他說,在兩千一百萬羅馬尼亞人中,很少有人會為此懷念甚至美化齊奧塞斯庫時代,盡管那時所有人都有工作,但那是一個所有東西都要配給的年代。也很少有人會責怪西方,認為是西方把舊政權搞垮了。相反,西方國家在羅馬尼亞的投資非常受歡迎,現在是羅馬尼亞經濟和就業的非常重要的支柱。
回顧歷史,維裡塔語重心長地說,“民主不應該被看成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到來的。在民主遭遇到挫折時,千萬不要忘了專制的邪惡。” (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