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都有政治暴力,很多政府都有血債,但很少有政府像毛澤東的政府那樣有過人禍的歷史。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有為了政權而殺戮無辜的記載,也有過分壓榨而造成農民起義的治亂循環,但出於帝王的狂妄和烏托邦幻想造成農業的破產,這種荒唐的歷史只發生在毛澤東時代。
那麼,大躍進錯在哪裡?如果說土地改革摧毀了建立在勤勞致富基礎上的中國傳統農村的階級結構的話,那麼大躍進摧毀的是傳統農村的以家庭和村落為基本單位的社會結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公社成為中國農村的基本組織單位。此外,大躍進還摧毀了傳統農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農業生產的基本規模、經驗和常識,取而代之的是人為的指令和軍事性的組織方式。經過這樣一番徹底改造,中國農村經濟的崩潰和大飢荒的出現就是必然的了。
對於毛澤東時代的這個史無前例的人禍,今天很多中國青年在歷史事實和政治評價這兩個方面並沒有一個很清楚的認識。一個很常見的問題是很多人認為這是國家工業化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中國農民以這種方式為強國作貢獻。此外,強調領導人的動機和經驗不足,也是很多人認為大躍進是可以理解的理由。還有人認為,當時的中國處於被孤立和包圍的環境下,從內部尋找發展的動力就成為唯一的選擇了。
對於有基本歷史常識的人來說,這些為大躍進辯護的觀點都是很難站得住的。因為,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工業化的過程中農民作出過犧牲,但像中國這樣整個農村千百年中建立起來的社會結構被徹底破壞、千百萬農民被餓死的情況絕無僅有的。這和工業化沒有必然的聯系。反過來說,以犧牲整個農業為代價的工業化絕對不是什麼工業化,這應該是是一個非常清楚明白的道理。舉個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你能把廚房的全部家具和設施都破壞掉或者廉價出賣,卻告訴別人說這是為了添置臥房的家具嗎?
領導人的動機只有在理解政治決策的背景時有一定作用,不能用來評價決定千百萬人的命運的政治事件,尤其是在歷史道德的意義上。這也應該是一個很清楚的道理。動機是主觀的、可以任意解釋的,如果讓它來決定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價,那麼即使是暴君,也不難找到可以被寬恕的理由。
至於中國被孤立,這本來就是毛澤東造成的。1949年以前中國有一個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蘇聯在內--所承認的政府,不但是一個開放的國家,還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是毛澤東的統治把中國變成了一個自我封閉的國家。這筆帳本來算在毛澤東頭上,怎麼能拿來為他辯護呢?何況,就算是被孤立,這和整個農村破產、千百萬農民被餓死也沒有必然聯系。
其實,在所有這些為大躍進這個人禍和毛時代其他暴政辯護的理由背後,有一個更基本的價值錯亂: 這就是說,為了一個政治目的,千百萬人的生命可以被犧牲,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文明可以被破壞。這個價值問題不解決,中國文明是不可能復興的。這就是今天討論大躍進問題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