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百度賣病人資源 輿論圍剿下暫取消

0:00 / 0:00

因將病友互助的網絡平台,出售給來歷可疑的醫藥商,變成虛假醫療的詐騙平台,事件主角百度公司,被輿論圍剿。迫於輿論壓力,百度週二(12日)宣布,取消所有的病種類吧的銷售。業內人士、傳媒人和網民都有一個共識,勝利只是暫時的,本質無法改變。(卡帕/何思源 報道)

連日被輿論激烈圍剿之後,百度周二公布5點處理意見:

1、百度解除了跟醫院的商業合同;
2、因商業合作增加的新任吧主全部撤銷;
3、螞蟻老師等舊吧務可以重新申請做吧務,繼續管理血友病吧;
4、貼吧以後會引入一個國際公益醫療組織來當大吧;
5、百度承諾血友病吧以後不賣給醫院等商業機構了。對服務病友有興趣的個人可以申請當吧務,參與具體管理。

在此之前,有消息顯示,百度40%的貼吧都已經銷售。而本台記者也發現,其中涉及病友數量龐大的高血壓吧等,力推某種具有奇效的降壓藥的吧主,壓根不具有從事醫療的資質。

但事件並沒有隨著百度的"改正錯誤"結束。《南方周末》同日推出調查報道,再次起底百度的盈利模式與被稱為具有灰色行走嫌疑的醫療航母莆田系的淵源。

南方周末的報道稱,十幾年來,百度和莆田系醫院建立了親密的同盟關系,前者為後者引流大量患者,後者為前者貢獻巨額廣告收入。

報道還援引一個名為龔文祥的微博賬號,其新浪身份認證是深圳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創始人的評論稱:健康醫療行業是互聯網廣告行業第一大客戶,莆田醫療占中國民營醫院80%市場份額,占百度收入的一半以上,估計占整個中國互聯網廣告投入10%左右。

雙方的決裂,由社交媒體傳導到大眾媒體,再重新回到社交媒體,導致圍觀,此間,百度股價連續大跌,下跌近5%。

據南周的調查顯示,最早將莆田系和百度決裂的內部消息曝光的,是360商業產品首席架構師,而奇虎360,恰是百度在搜索引擎領域的競爭者之一。

據悉,導致百度和莆田系決裂的原因,被指源於百度的競價排名規則,其重要的依據是,誰出價更高,就能排在搜索結果的前面,並根據實際點擊付費。一些莆系醫療機構稱,在百度引流一個患者的平均成本高達3000元,幾乎就是在為百度免費打工。2014年一年,整個莆田系在百度的廣告投入是68億。而據百度2014年未經審計的年報顯示,當年其網絡營銷營收為人民幣484.95億元。

早在2008年11月15日和16日兩天,中央電視台兩次以記者調查的方式,報道了百度的競價排名模式。本台記者此前曾專門就此進行了調查,央視內部的知情人稱,被報道後,百度立即進行了公關,並和央視達成了廣告投放協議,換取了央視的沉默。

這個說法得到了1名當時參與調查的記者的證實。該記者事後稱,兩天的報道後,上面的通知就來了,此事不了了之,至於後來台裡收了多少錢,記者根本不知情。

中國資深的科技人士,銀杏技術合伙人郝培強表示,甚至聯手醫藥騙子掙病人的錢,只是百度沒有商業道德的一貫表現。利用封殺Google之後的壟斷,放棄創新,而著眼於掙不道德的塊錢,這本身就是很可怕的事情。

他說:不出乎意料,應該說。百度的錢都是這樣掙來的呀。用的方式,都差不多的性質。百度那裡他覺得這樣掙錢,來錢來得快的就是醫療廣告嘛,我認為這是因為百度自己不會做生意。它把那麼大的流量給做成那麼小的收入,只能靠這種我認為是不道德的方式掙錢,本身也沒什麼追求,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狀。當然,這裡面很大的原因就是來自於當年的Google還在國內的時候,還有競爭,百度可能也會收斂一下,百度可能也會把精力放在創新上,放在公司的合理合法的發展上,對吧,Google沒有了,大家沒得選。

這個說法得到了曾擔任大型網站高管的人士黃先生的證實。他也表示,此前百度就這樣,並已經多次遭遇輿論反彈。但輿論的抗議,可能無法改變百度一貫的做法。問題的重點,就是丈夫封鎖了Google,導致民眾沒有選擇。

他說:這裡還有一個背後的行政上的政府的管理的問題。只要這個體制在,我覺得還是會這樣。當初它之所以能起來,就是因為當初我們上不了Google,就是把Google封鎖之後。如果沒有牆的話,大家就會上Google,不會用它啊。

就在百度陷入輿論危機時,被稱為來自"貼吧之父"的前任高管俞軍微信裡的一段話被熱轉:你們懷念我,我懷念Google。如果外部壓力不夠,我回百度也是獨木難支。百度的核心問題首先是價值觀,然後是激勵機制。

百度屢次挑戰商業道德底線的做法,在中國官方卻都能得到一路綠燈。本台記者獲悉,這源於官方的力挺。在此前網信辦的會議中,則公開透露出官方的意思,稱管制帶來了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繁榮,並產生了阿裡、百度和騰訊這樣具有巨大盈利能力的互聯網企業,並帶動了互聯網領域的創業熱。

黃先生認為,網絡封鎖導致了創新能力嚴重退化,目前表面上看在中國的互聯網界似乎有一股創業的熱潮,但其實,都是在山寨(抄襲的意思)美國的原創。

他說:現在確實有一個所謂的創業的熱潮,但其實,呈現的模式其實還是以"拆拿"(以China 諧音調侃的網絡語)這種模式,它也不是創新啊,它等於把美國創新得比較好的,拿到中國來做嘛。百度我覺得不是創新啊,是他有了這個資源以後,他能夠投入比較大的資源來做這些所謂的互聯網的創業項目。比如什麼百度外賣啊,都有的嘛。盡可能的圈地呀,我覺得像是一個圈地運動吧。

據圈內人士討論,百度最好的產品,貼吧、知道、百科、地圖等,均在2005年到2009年之間面臨Google壓力最大的階段,隨著Google的被迫離開,百度產品和管理模式,也乏善可陳。

而百度貼吧一個吧主帳號的私下交易,在2014年曾經達到過78萬人民幣的成交價格。

據圈內人士透露,2014年百度貼吧吧主賬號的私下交易,曾達到78萬元的成交價,貼吧風波顯示出百度在創新上面臨的困境。他們甚至希望將在網絡社區實際存在的民間交易空間盡收網底。但網民自主互動產生的利益空間,是否能必然被接管,顯然還是未知。沒有好的產品,而管理團隊卻需要證明自己具備盈利能力,竭澤而漁也就成了常態。

百度既然想從中牟利,那麼就必須為虛假醫療買單。而Google,根本不需要這樣的銷售團隊,美國的藥品食品的監管機制和明晰的政府責任劃分,讓非醫藥專業的Google完全不必為是否有假藥操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叢林之中,生病的並非只是百度。

針對新一輪群情激奮的打倒百度,觀察人士宋志標寫到:這次百度所受到的輿論圍剿,不能僅僅看作是一場公關危機,更可以理解為一次網民反抗互聯網巨頭長期盤剝的起義,從中可以觀察到網民在對陣BAT聯盟中的黑暗手段時所采取的方法,能達到的限度,進而評估出網絡大公司與網民之間對抗的狀況與趨勢。

聲討百度的幾篇重要文章都有非常高的點擊率,但是我們照樣可以想像到,正是這些人在使用百度的某些關鍵產品。反對百度的人,至少絕大多是也是百度搜索的用戶。無論是有多麼不甘心,在有別的選擇之前,百度依舊是可鄙的強大,這真是反百度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