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玲的女童之聲為大陸婦孺發聲
2012.01.04
近年受洗成為基督徒的柴玲,認為她的人生完全是神的帶領,當中包括創辦《女童之聲》。今日變成商界女強人的柴玲說,她在過去十多年來,一直有一個信念,希望有一天把自己的軟件公司做大,她就可以成立一個基金會,幫助在中國受迫害的人。
在六四二十週年,柴玲承諾在未來五年捐出一百萬美元,支持中國民主運動,但她這個承諾卻為她在中國的家人帶來壓力。中國政府的代理要求她的家庭成員直接傳達她一個消息,那就是她的捐款不會給她以及她家人帶來好處。
柴玲說,這是她人生另一個黑暗期,直到神帶領她關注中國的計畫生育政策,她再找回自己的路向,為中國婦女兒童爭取權益。她說:“現在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當初在民主運動受到非常大的壓力,但女童之聲因神的恩典,特別受它喜悅的工作,所以我們到現在為止,我們的義工在國內受到最少騷擾的情況,所以我們能繼續在中國推廣,中國太需要有人去做行公義,施憐憫的事情。有一段時間,他們被跟蹤、監禁,但過一兩日便獲釋,其他民運和宗教人士反而被監禁的時間更長一點。”
柴玲說,過去一年,女童之聲的項目為數百個女嬰的家庭、婦女、兒童和孤兒提供了幫助,希望有關計畫最終能夠終止一胎化政策,防止繼續屠殺女嬰,給婦女和兒童生命尊嚴和權利。
她說:“一年以後,我們看到神對我們很關照,而且特別有很大的成就,有550個家庭,就是生女孩的婦女能受到我們的女嬰資助計畫,這個計畫不但能夠幫女孩出生,母親也得到尊嚴和尊敬,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另外,我們幫助了四個被拐賣兒童與家人團聚,其中最年輕包括三歲的孩子。我們還給二十五個孤兒獎學金,幫助三、四個準備墮胎的婦女通過祈禱和其他方式把孩子生下來。”
《女童之聲》有資金,但亦需要在大陸的網絡支持推動慈善項目。長期關注中國婦權問題,總部設在紐約的非政府組織《中國婦權》正好提供柴玲的所需,雙方一拍即合。
《中國婦權》創立人張菁表示,在女童之聲成立之前,柴玲曾經捐款幫助他們的尋找失蹤兒童項目,當女童之聲成立後,雙方正式合作。中國婦權在大陸有基礎,主要負責項目,女童之聲則提供資金,當有需要在美國發聲時,女童之聲就會譯成英文,對外發佈。
張菁表示,目前女童之聲在大陸主要有四個項目,幫助被拐賣兒童家屬尋找他們,幫助受強迫的墮胎母親提供贊助和法律保護,為遺棄在師姑庵的孤兒提供助學金,以及幫助農村的家庭愛護女嬰,給每一個生女嬰的婦女每月一百元人民幣的補助,給新生女兒買奶粉和衣服,為期一年,幫助終止性別屠殺。
她說:“其實錢是好小事,最重是要傳達一個信息,目前許多中國人因為中國的一胎化政策和傳統思想,加劇了父母不想要女嬰,千方百計殺害,轉送或賣給他人,希望可以再生第二胎、第三胎,生個男嬰。所以當我們在農村搞這項活動時,給這些受公婆氣的婦女好大鼓勵,可減低初生女嬰被殺害和遺棄的機會。”
當被問到為何特別關注中國的婦權問題時,張菁表示,因為她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又是女姓,從中國出來,了解婦女在中國的地位和處境。
她說﹕“中國的弱勢社群通常都無聲音,中國的婦聯是政府組織,所做的工作有限,只會聽取政府的指令行事,未有觸及到社會真正的陰暗面。中國婦女尤其是女訪民和被強迫墮胎的婦女,特別需要有人幫他們講話。現在中國的婦女如果想生第二胎就是罪犯,從你懷孕當日開始,你就是罪犯,甚至在農村的工廠裡,婦女被要求每兩個月或半年做婦檢,不是你有病,而是要檢查你是否有懷孕。
在下一集,透過當事人的親身說法,我會為大家講下一名被拐賣的女童,在20多年後通過女童之聲的義工幫助,與家人團聚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