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澳門經濟連續重創3年 昔日賭場員工淪為水貨客
在北京眼中,澳門一直是一國兩制的典範,澳門政府對中央唯命是從,但一場疫情,令澳門的內部問題表露無遺,所受的打擊比香港還嚴重,失去了賭業的支撐,澳門百業蕭條。澳門市民究竟怎樣面對這局面,他們看到曙光了嗎?
談及澳門,除了著名景點大三巴外,相信更多人會想起聞名世界的澳門賭場,但過去3年,這些以往人頭湧湧的地方,全部變得冷冷清清,連帶附近的店舖大部分都十室九空。
新澳門博彩員工權益會理事長周銹芳在賭場工作超過20年,由荷官升至主任,見證賭場變化的她坦言,今次疫情對賭場影響是始料不及。
周銹芳說:我做了20多年賭場,(現在)可以說是唯一澳門賭場會關門的時候,以前即使十號風球都不會關,但疫情後首次沒客人,更維持好長的一段時間,以往即使金融海嘯賭場亦不受影響,「都係咁多客,大有大賭,細有細賭」,沒想過今次疫情會零客人。
她指,賭場沒有客人,需要的人手自然減少,雖然保住飯碗,但她過去幾年都經歷開工不足的情況。
周銹芳說:我們都做前線工作,無論主任、荷官都受影響,你無客人賭,甚至賭場因為疫情而關門,用的人手會少了,至於收入比疫情前少了一半。因為賭場不會裁員,表面上沒有做。
旅客人數大減9成 放寬防疫成為澳門人唯一希望
3年的疫情,對澳門經濟的打擊十分明顯。根據澳門政府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澳門過去3年的旅客人數大減,由2019年第4季的920萬人次,跌至今年第3季的只有近90萬人次,少了逾9成的旅客。因旅客人數大幅減少,全年博彩業總收入因而銳減,由2019年的超過2,930億澳元,大減至去年只有約908億澳元。至於失業率,則連升4個季度,在2022年第3季,失業率升至4%,相比2019年同期的1.8%,大增2.2個百分點。
賭場員工疫情下開工不足 鋌而走險走水貨
疫情爆發前,在賭場工作的人,猶如公務員一樣穩拿鐵飯碗,但周銹芳說,到了今天連賭場員工也要加入走水貨大軍。
周銹芳說:知道其他同事有做兼職外賣車手,近年新增產業去做走水貨,有看澳門新聞都見到,雖然幾十年來,返珠海好近,疫情下見到有人突然好瘋狂將之視為職業,相信有員工失業,可能外面找不到正職就做這些工作。
周銹芳指,業內開工不足問題普遍,唯澳門政府欠缺針對受影響博彩業員工的支援,只能寄望社會盡快復常及通關。
周銹芳說:對於博彩業的員工支援非常少,除了第一年的抗疫援助有萬多元外,大多數員工都沒有關於行業的援助,我們都在觀望,大家都傳會放寬,大家都等入境、出境放寬,相信澳門旅遊業仍有吸引力。
澳門過分依賴賭業 成為經濟受重創主因
根據澳門當局的數字,在疫情前的3年,即2017至2019年,博彩及博彩中介業佔據了澳門行業結構的5成。不過疫情開始後,情況開始起了變化。在2020年,博彩及博彩中介業只佔了行業結構的約21%,到了上年只見略為回升至近26%。行業結構重新洗牌,公共行政、教育、醫療及其他服務業由疫情前佔10%,增加至去年的超過17%。
前澳門立法會議員區錦新指,澳門的產業一直傾斜於博彩及旅遊等行業,隨著旅客減少,經濟持續下滑。即使當局持續支援失業人士,但對一些以往收入相對較高的博彩業等員工幫助有限,唯有改善本地經濟,才可以增加市民收入,但要經濟復原,相信仍要一段頗長的時間。
區錦新說:經濟基本上沒有好轉,博彩旅遊業是外需產業,無可能靠內需支撐,永遠彌補不到幾千萬遊客的壓力,而外需型的產業,遇到疫情已死亡大半,是澳門整個經濟產業的短版,而澳門一直找不到清晰發展方向,澳門一直說要產業多元多年。未來擔心政府會有財政問題。
澳門政府12月16日公布,因應疫情及配合內地「新十條」而實行新措施。陸續放寬入境澳門的隔離安排。遲來的放寬是否能令經濟有起色仍待觀察。
記者:張山 責編:溫曉平/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