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日放寬防疫措施,中港「通關」亦在即,但持續3年的疫情,對香港經濟的打擊不容忽視。從GDP等經濟數據可見,香港經濟持續下滑。本台巡視多個市區街舖,其中在尖沙咀的加連威老道,已有25%的舖位丟空待租,人流較旺的旺角西洋菜南街,亦有約一成「吉舖」。而剛過去的「第56屆工展會」 ,人流亦明顯疏落,有市民主要來「掃平貨」,表明受疫情影響,購物時較「手緊」。有學者預計,2023年第1季香港的GDP仍然會是負增長。
尖沙咀加連威老道 現一間又一間「吉舖」
在尖沙咀的加連威老道,以往人頭湧湧,藥妝、潮流服飾店舖林立,不過疫情持續了3年,這個景況不再,只見到一間又一間的「吉舖」。在加連威老道,有一間經營了大約8年的凍肉零售及批發店,就見證這條街的變遷。員工馮先生說,疫情持續多久,這條街就冷清多久。
馮先生說:如果店舖轉手少,應該「吉舖」少,現在店舖多轉手,所以很多「吉舖」,情況不止半年,這兩、三年也是這樣,都持續了一段時間,不是最近的事情,情況差不多,沒有少了,但亦未見多了店舖,以前賣衫、飾物,現在很靜,或者有機會是疫情,沒有自由行,這裡就死。
雖然凍肉店門市還可以撐住,不過老闆就表示好難捱。
凍肉店老闆說:我們都捱緊,我經營這麼多年,這次是最難做、好難做,你看彌敦道更多「吉舖」,周圍都是「吉舖」,無錢賺都要做,現在客人的消費少,生意額跌了一半。
屹立超過 20 年大型連鎖服飾店亦消失
本台於去年12月18日,到不同的旺區了解地舖的情況。據本台統計,尖沙咀加連威老道共有約96個地舖位置,當中約24個是「吉舖」,貼上招租的標示,佔了整條街地舖約四分一。至於旺角西洋菜南街,則有約83間地舖,當中約9間是「吉舖」,佔了約超過一成,包括一些街道的地標、屹立該處超過20年的大型連鎖服飾店。
工展會人流疏落 「旺丁不旺財」
而在一年一度的工展會,人流未見太多,不過仍有市民打算來「執平貨」。

陳先生說:每樣都有些,有食物、藥材等,大約花了二至三千元,「手緊」了,疫情好多其他支出。
羅先生說:沒有買了太多,與往時比差不多,買了幾枝飲品、蝦片,沒有買甚麼,沒有太多錢,唯有節儉些、「手緊」,平時買鮑魚、花膠甚麼都買,現在「手緊」了就不買,只買蝦片。
有商戶指「旺丁不旺財」,亦有保健店覺得受惠。
海味店員工劉先生說:人流夠,但生意不是好夠,比平時門市價低,但市民消費意慾都低,可能加息、經濟預測等,雖然派了消費券,但尤其在貴價物品方面,比較忍手。
保健店員工陳小姐說:多了人光顧,可能剛派發券1000元,加上產品是保健品,疫情下市民都想保健身體,願意花錢。
經濟學者:本地零售市道難以與疫情前相提並論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接受本台訪問時指,本地零售市道難以與疫情前相提並論,因旅客人數未有增加,單靠本地消費難以帶動經濟,所以「吉舖」多屬預期之內。
而近期的港府經濟數字亦反映現時香港的經濟情況,港府統計處的數字顯示,2022年第3季GDP按年跌4.5%,比預期跌0.8%明顯為高。李兆波估計,2022年第4季的數字仍然會是負增長。
李兆波說:商人對前景很迷惘,不知何時政策才會放寬到疫情前,商人就不會放膽投資,寧願將資金做定期好過,另一個是進出口,可以看到歐洲、美國通脹高,美元掛勾時香港產品較貴,除了控制到政府及私人支出增加,其他項目都見到是疫弱。
他指在防疫政策未完全鬆綁下,商人會憂慮前景而不敢投資,相信2022年第4季,以及2023年第1季的GDP仍然會是負增長。
記者:張山 責編:溫曉平/李世民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