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5周年.政黨篇】近百公民團體停運 社民連民主黨陰乾夾縫中找出路

記者:衛斯、李榮添
2024.09.30

反送中運動5周年,由社運高峰走向政治高壓陰霾。反抗聲音被強行壓下,有研究顯示,近4年最少90個公民團體解散或撤離,只剩下少數仍在低度運作,本台訪問了僅餘的民主派政團社民連及民主黨,他們均表示目前發展空間很小,只能在「陰乾」的夾縫下堅持基本理念。

社民連主席陳寶瑩感到似乎是被「陰乾」,認為生存空間已縮到最細。(衛斯攝)
社民連主席陳寶瑩感到似乎是被「陰乾」,認為生存空間已縮到最細。(衛斯攝)

她是陳寶瑩,現任社民連主席,另一身份是「長毛」梁國雄的太太,這天她如常到荔枝角收押所探望因初選案還柙超過3年的丈夫,不過收押所外警力明顯加強。 

68歲的長毛在關柙中度第四個生日,陳寶瑩相信今年會有判刑,但要步出監獄則起碼都要70歲以上,「現在我差不多日日可以探他,長毛當然會開心點,有個家人可以日日見到,但是到了判刑以後,就不可能日日探訪,一個月最多探4次。」

社民連是香港剩下的少數政治團體,逢星期日會在銅鑼灣擺街站,這天則派發長毛的陳情書,外務副主席周嘉發嗌咪,但因早前街站被指非法籌款,現在只剩下一個大聲公及一張摺枱。陳寶瑩:「我拿著咪公開地發聲時,對政府政策的批評其實很容易,你不知幾時我的言論會變成罪證,特別是當警察在全程錄影時。」

陳寶瑩在最近的街站派發「初選 47 人案」長毛的陳情書,街站現在只有一張摺枱、一個擴音器。(衛斯攝)
陳寶瑩在最近的街站派發「初選 47 人案」長毛的陳情書,街站現在只有一張摺枱、一個擴音器。(衛斯攝)

陳寶瑩:我覺得他們似乎是想陰乾

社民連現在已失去所有議席,除了長毛,前區議員岑子杰、曾健成也於20217月辭退區議員。陳寶瑩表示社民連沒有即時解散風險,但壓力從沒停止過,「現在來說壓力一樣有,不過轉變了形式,不是那種大規模的、急風疾雨的大量拘捕人,或逼你解散,而是在背後工作,我覺得他們似乎是想陰乾,對於一個團體的生存空間盡量盡量縮到最細。」

陳寶瑩指以言入罪暫時未發生,但有關街站的傳票,多達30多張,包括將上訴至終院的無牌籌款案,近10名義工亦被票控,令社民連的財政很困難,社民連現在連會址都已沒有,「現在我們都不敢叫義工來幫手,我們亦將街站的範圍縮到最小,因為我們實在沒有錢再被罰。請願的權利、表達自由、言論自由,根本是一個公民最最最基本的權利,我們不能因為恐懼,或者其他因由而自己收聲,自己自限,當然其實已經有自限,言語方面有自我審查,但是我們希望能夠堅持一個我們最基本的權利。」

羅健熙,民主黨現任主席,曾經是民主派最大黨,但核心人物胡志偉、黃碧雲、林卓廷、尹兆堅被囚禁,目前該黨只能低度運作,「 全職同事來講,我們應該只有一個,所以不是常常有人在,一向都是「一腳踢」,但現在就更加。」

民主黨目前只能低度運作,主席羅健熙感受到政府官員不太在乎部份市民的想法。(衛斯攝)
民主黨目前只能低度運作,主席羅健熙感受到政府官員不太在乎部份市民的想法。(衛斯攝)

羅健熙:氣餒就少少總會有

近年民主黨對政府施政影響很有限,中大月初的民調指出,有56%受訪者認為政府官員不太在乎市民的想法,羅健熙深深感受到:「我們跟進《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我們約見政府官員時,他們非常事忙,沒辦法見到我們,過去幾年都是這種情況。」

其他事情也處處碰壁,區議會未有足夠三會提名入閘;幾次嘗試籌辦周年晚宴都未成事;甚至連租了10多年的利東辦事處,年中也不獲續租,現在只能做到個別的市民求助個案:「我們的艱難是持續的,都沒有說可以度過的,不論在社會的身位、公眾認受、財政壓力、可以投入的人力等,這些各式各樣都仍然是很艱難。氣餒就少少總會有,始終我一直問的都是,我們都是服務街坊,就算你有其他政團或關愛隊,多一個渠道服務街坊都不可以呢?」

研究批評港府鎮壓幾乎一切人權團體 

上任主席時正值公民團體停運潮,他希望民主黨仍能發聲凝聚市民:「繼續選擇留在香港的人,他們都不會特別想香港越衰就越好,經濟越差我就越開心,我們就繼續為這班人,去嘗試找一個較好的環境,嘗試締造一個較好的空間。」 

「對於我來說、對於臨時執委會來說,公民黨走完最後程序後,將會從地球上消失。」公民黨臨時執委會主席梁家傑,去年年尾公布總辭的消息。有18年歷史的公民黨,因無人參選執委接莊,去年12月臨時執委會總辭,今年3月底正式解散。 

公民黨臨時執委會主席梁家傑去年年尾總辭時指,對於他來說,公民黨走完最後程序後,將會從地球上消失。(路透社)
公民黨臨時執委會主席梁家傑去年年尾總辭時指,對於他來說,公民黨走完最後程序後,將會從地球上消失。(路透社)

根據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中心最新的研究,香港截至2023年底,國安法後有近100個公民團體解散或停運,研究批評港府以法律及法律以外的工具,鎮壓幾乎一切人權團體、親民主團體、獨立工會組織。研究又指大量非政府組織結束,很可能導致寒蟬效應、法治變差、政府政策以及立法程序受損等。

編輯:溫曉平 網編:陳家傑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