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蔡玉玲查冊案被指虛假陳述罪成後 港調查報道何去何從?

2022.11.21
【專訪】蔡玉玲查冊案被指虛假陳述罪成後 港調查報道何去何從? 蔡玉玲接受本台專訪時形容,多項查冊的工具就如「組合拳」,當少了查車牌的選項會令報道受到制肘,形容自己最初第一次申請上訴,是希望為業界帶來希望,爭取記者可以繼續合法地查車牌。
本台資料圖片 / 石頭 攝

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前編導蔡玉玲就車牌查冊被判虛假陳述罪成,上訴敗訴後申請上訴至終審法院獲批。蔡玉玲早前接受本台專訪時形容,多項查冊的工具就如「組合拳」,少了查車牌的選項會受到制肘,自己申請上訴是希望為業界帶來希望,爭取記者可以繼續合法地查車牌。有從事調查報道多年的記者透露,蔡玉玲的案件後,公司已禁止他們用查車牌的方法索取資料,慨嘆找到真相的機會減少。 

蔡:敗訴後仍然堅持上訴 不是為了個人輸贏 

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前編導蔡玉玲,前年拍攝以《7.21 誰主真相》為主題的元朗7.21事件跟進報道時,進行車牌查冊,其後因查冊事件被捕。她去年被判處兩項虛假陳述罪名成立,罰款6000港元,蔡玉玲其後上訴,高等法院在日前頒布書面裁決,駁回她的上訴。但她仍不甘心,要求進行終極上訴。蔡玉玲在高等法院的上訴結果公布後接受本台專訪,她說自己敗訴後仍然堅持上訴,並不是為了個人輸贏。 

蔡玉玲說:因為被捕後我調整心態,似乎沒甚麼不可能發生,我一路做期望管理,不是以結果而言而去上訴,會輸都會做,是自己能力內做到,如果那件事成功、順利為業界帶來希望、曙光去做。我對自己做期望管理,將結果擺得輕點,事實上不到我們控制,法律團隊只可以陳述法律觀點,法庭如何看我們控制不到。 

鎖定合適題材及新聞角度 找尋「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蔡玉玲自2007年起加入港台,頭7年都是負責港台時政節目《議事論事》,跟進本地政壇動向,以及政治、公民社會的新聞,她之後輾轉以不同形式服務港台《鏗鏘集》,除了專題報道,亦涉獵調查報道,直至被捕前,她除了中途曾加入《傳真社》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服務《鏗鏘集》。 

她形容,新聞專題首要條件是「問對問題、找對題材」,鎖定合適題材及新聞角度後,就要找尋「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不過在被捕後,她發現原來沿用已久、行之有效的查冊做法居然可以被政府找出一些理由去打擊阻止。 

蔡玉玲說:希望找到最接近真相的答案,首先要接觸到個真相,好多時候要想有甚麼方法,首先有線人、吹哨者,一手資料例如文件、圖、影像,其實都是不外乎靠這些資料去接近真相。過去認為記者用第四權,用這些資料去做資料核實的報道是被認可的,首先在道理上,社會認可及認為事件有公眾利益,記者有權利可以接觸到這些資料。而在今天告訴大家,原來不可行的,原來政府入面一些行政機關,可以為了平衡私隱或者當事人的保障,不需要考慮新聞報道的價值、公眾利益的因素,他將資訊流通的範圍收到好窄。 

無濫用取得的個人資料 冀回復以往行之有效的查牌做法 

高等法院在針對蔡玉玲就查冊案提出的上訴判辭提到,不否定被告的良好動機,但認為應以立法方式解決。對此,蔡玉玲認為,記者並沒有濫用取得的個人資料,而最好的方式是應該回復以往行之有效的做法。 

蔡玉玲說:行業運作了幾十年都是用這個方法,大家突然發現原來是犯罪,可以拉人、刑事。事實上記者不是要絕對的豁免權,過去多年好少聽記者濫用私隱,我們都好謹慎去處理個人資料,首先不會揭露當事人的姓名,不必要的個人資料,好多時都是用來查證的用途都好小心處理,保障個人資料到都起左平衡。如果社會尊重社會共識的話,似乎在2019年前,多年來新聞活動似乎都是容許……過去多年來社會有共識,過去做法是合法,突然我的個案後變做不合法,這就要討論是否給新聞界這個權力,你問我就覺得這個討論變得幾有趣。 

調查記者:蔡玉玲案後 查冊明顯感受到限制 

做了記者近9年的梁祖饒,近年都是主責調查報道,涉獵過環保、丁權、走私等議題。他表示,在蔡玉玲的案件後,明顯感受到限制,例如他曾跟進一宗涉及短租地新聞,就無辦法進一步找到更多資料,原因是蔡玉玲案後,新聞傳媒公司變得更謹慎。

梁祖饒說:短租地查不到人,做了好多事、好靚的,視察見到有中港車牌,因為阿包(蔡玉玲)單案後,公司是不容許查(車主背景)啦,因為真是有一單案中了招,指有人霸了地,問地政有無違規,但因為他們不會給租用人姓名,所以我們從來不知業主是甚麼人,我們少了線索,可能是知名人士?成日犯法的人?無從得知,只是講到有人霸地去做這麼多事。 

他指,官方查證的資料最可靠,準確度亦最高,不過近來發現,除了查車牌外,其他查冊的工具同樣被收緊。 

梁祖饒說:公司查冊好明顯的改變,本身可以查到董事、住哪裡、身分證,但他現在身分證只給4個位,不是全部的。但是我們做調查報道要100%肯定是那個人,我罵緊那個人,怎知原來我見他中、英文名,是另一個人就死得,有萬分之一的機會我們都會死,我們怎樣肯定呢?查冊的工具愈來愈被限制,這樣做真的會令到調查報道很難發掘得更深、做得跟好,會妨礙新聞自由,找到真相的機會會減少。 

做了記者近9年的梁祖饒,近年都是主責調查報道,涉獵的範疇廣,做過環保、丁權、走私等議題。(張山提供)
做了記者近9年的梁祖饒,近年都是主責調查報道,涉獵的範疇廣,做過環保、丁權、走私等議題。(張山提供)

蔡:有人想講真話、知真相 新聞就永遠值得存在 

蔡玉玲明白自己的案件對行業帶來實際的影響,一方面,她繼續爭取翻案,同時,她仍然對新聞行業抱持希望。 

蔡玉玲說:有不同的工具,好似組合拳,做去做最完善的報道,我們用我們有的工具,去做查證。組合拳無了一拳,會帶來制肘。是否差了?是,代價是大了,但不會用無希望去形容,求真求知是人類本能,有人想講真話、知真相,新聞就永遠值得存在,真正無希望就是所有人都放棄。 

蔡玉玲於就車牌查冊案申請上訴至終審法院的許可,高院法官李運騰認為有關議題對新聞界有重要影響,上周五(18日)批出證明書。 

記者:張山 責編:李世民 網編:江復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