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德國留學、有「滑鼠娘娘」之稱的鄺頌晴在異地推動「國際線」關注香港抗爭。臨近母親節,鄺頌晴接受本台訪問,笑稱母親節是「扮乖」的日子,以往與家人等位飲茶覺得很「痛苦」。今時今日她因抗爭受威嚇難以回港,流散在外,令她懷念在香港與家人度過佳節的時光。(董舒悦 報道)
24歲的鄺頌晴外號「滑鼠娘娘」,是反對香港版權條例草案組織「鍵盤戰線」(Keyboard Frontline)前發言人,正在德國漢堡修讀法律博士。她曾經出席德國聯邦議會聽證會,促請德國為港人提供救生艇計劃,並制裁實施《港區國安法》的中港官員。

過節時特別想念香港
流亡異鄉的港人,回家之日寥寥無期。 鄺頌晴指,過節時會與其他在德國的港人吃飯,互相寒暄,當彼此是家人,「令心裡過得好一點,知道不是自己一個人」。 今年母親節,鄺頌晴見到街上有花店賣康乃馨,她指雖然德國人都會過節,但與香港的氣氛並不一樣,過節時會特別想念香港。
鄺頌晴說:母親節對我來說是一年一度「扮乖」的日子,就會衝出來說我去洗碗,我去拎位飲茶,通常是母親節就會去爭著做這些事,會買花,母親節對我來說是出去與家人飲茶很痛苦的一天,因為出去一定很逼,很多人,大家都爭先恐後扮孝子。但現在又會幾想回香港過,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你會特別想念香港,或者想念這些日子的香港。

聯署呼籲制裁中港官員 疑被跟蹤、收恐嚇訊息
去年8月,鄺頌晴與曾在港留學的德國記者穆達偉(David Missal)發起聯署,要求德國就《港區國安法》的落實制裁中港相關官員。鄺頌晴指,在籌備聯署時,收到一個自稱是公務員的訊息,勸喻她「收手,否則回不了香港」;更懷疑被跟蹤。
鄺頌晴說:我很好奇他怎樣取得我的聯絡方法,還不停發幾個訊息,說「你要收手,以後回不了香港」,當刻我沒有覺得特別害怕,因為我預了回不了香港。至於跟蹤,有試過一星期連續幾天看到同一個人,同一個社區可能並不出奇,但出了市中心都有試過見到同一臉孔,都有點擔心,但無法證實是否真的被跟蹤還是巧合。
戰友身陷牢獄 很想念獄中的她
香港民主派初選案,47人被捕。看著戰友身陷牢獄,身在德國的鄺頌晴心裡非常難受,曾經失眠、痛哭。 她當時幫好友何桂藍助選,兩人早已討論到最後結果會是坐監,但一切來得太快。鄺頌晴指,現時只能以書信維繫友誼。
鄺頌晴說:很想念她,很想念能與她聊天,交流的時候,她現在在獄中寫很多信出來,但是感覺始終很不一樣,你只能透過文字去想像她當時是甚麼感受,因為我人不在香港,我不能去探望她,或者去送車的機會都沒有,我覺得很內疚,不開心。

身在德國感力不從心
去年5月,《港區國安法》實施前,鄺頌晴曾經回港,她稱當時的感覺很踏實,但一年後的今天,她身在德國,感覺力不從心。
鄺頌晴說:在海外就會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有些事情你很上心,你很緊張,但你永遠都無法很直接觸及到香港的事,無論你在facebook講多少話,寫多少篇文給報紙也好,你都無法切身處地感受到現在香港到底是甚麼狀況,你好像是一個局外人,但你很焦急,很想做一些事情。
流亡或離散的核心價值,是相信有一天會回家
訪問尾聲,記者問到鄺頌晴,有沒有幻想過回香港「重逢」的一刻。鄺頌晴堅定地說「有,我常常都想,想跟朋友打邊爐」,但對於回港,並沒有確實日子。她又稱,回港後最想「去尖沙咀行街」、「食椰子雞米線」。
鄺頌晴說:流亡或離散的核心價值,是相信有一天會回家,那個所謂的應許之地。
24歲的她選擇離開,但她始終堅信,總有一天,一定會回家,她說「暫時不能夠接受,不能回港的狀態,很想回去香港,很想香港變成為理想中的模樣,就算不是我有生之年發生,都有需要必定發生。」

包括鄺頌晴在內的海外民主人士今年發起《2021香港約章》,呼籲海外港人,支持港人反抗政府、廢除《港區國安法》、推翻中共政權及國際民主政府援助香港民主運動。當時香港保安局曾回應,《港區國安法》具有域外效力,違反《香港國安法》的人,無論其身份或背景,或身處何地,「特區政府必依法處理,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