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運動】印裔前線入獄受歧視 與其他非華裔抗爭者互相支持:別叫我「印度手足」

印裔港人Dave(化名)接受本台專訪,講述自己被捕、審訊、入獄的經歷。
印裔港人Dave(化名)接受本台專訪,講述自己被捕、審訊、入獄的經歷。 (粵語組製圖)

0:00 / 0:00

香港的「反修例」運動聲勢浩大,抗爭者包括部分非華裔人士。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印裔港人Dave(化名)期間就經歷了被捕、審訊、入獄。他接受本台專訪講述這段遭遇。他說自己是香港人,不喜歡被喚作「印度手足」。

「為何要叫我印度手足?我不喜歡,我是香港人。」

Dave的膚色較為黝黑,留著鬍子,有深邃的眼睛,在一張印裔面孔背後,卻說著一口廣東話,令人印象深刻。

他今年23歲,在香港土生土長。他的母親是印度人,也是生於香港。

【反修例運動】印裔前線入獄受歧視 與其他非華裔抗爭者互相支持:別叫我「印度手足」 「反修例」運動抗爭者亦包括非華裔人士。印裔港人Dave(化名)接受本台專訪,講述自己被捕、審訊、入獄的經歷。他自認是土生土長香港人,不喜歡被喚作「印度手足」。

監獄裡的少數族裔

記者與Dave初次見面,是在法院聽取一宗外籍人士涉「反送中」期間被捕的案件,當時他到庭旁聽支持被告。而他自己本身也是「反送中」運動的參與者。

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Dave走上前線,因參與831太子站紀念活動,被控非法集結,今年初被判入獄6個月。Dave與很多香港年輕人一樣,經歷被捕、審訊、入獄;不同的是,作為一名少數族裔,在香港坐監特別艱難。

Dave說:香港的牢房真的糟透了,少數族裔在香港坐監並不好受。歧視是存在的,不是所有的懲教人員會對你好,他們很粗魯,並會以「阿差」稱呼你。

Dave說,少數族裔囚犯難以與懲教人員正常交流,因為大部分職員都不懂英語。相比其他少數族裔,因為Dave懂得廣東話,因此溝通上沒有太大問題。但香港並不多少數族裔,因為政治案件而入獄,所以懲教人員都感到很詫異,好奇他入獄的原因,Dave向他們解釋,「是因為盡了公民責任,因為我是個香港人,這是我的家。」

feature-minority1.jpg
印裔港人Dave(化名)因參與831太子站紀念活動被捕。(鄧穎韜 攝)

「我根本不喜歡咖哩」

Dave外表是一名印度人,但生活習慣更像是香港人。他沒有信仰,不會到寺廟參拜,家中沒有吃印度菜的習慣,他會自己煮西餐或到茶餐廳吃中菜。在入獄的幾個月,最令Dave難以忍受的,是監房裡的膳食安排。因為Dave的外表及名字,署方強行為他安排印度菜。

Dave說:我被關到荔枝角收押所時,我要求吃西餐,但他們(懲教人員)卻說不行,你是印度人,所以你要吃咖喱。三個月以來,我每天都要食咖喱,我根本不喜歡咖喱。

feature-minority3.jpg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rally outside Prince Edward MTR station in Hong Kong 大批警員在旺角佈防。(路透社資料圖片) (MARKO DJURICA/REUTERS)

「不要叫我印度手足」

Dave在獄中認識到很多因反修例運動而入獄的囚友,他們都對Dave很友好,大家在獄中互相支持。在其他示威者眼中,Dave是「印度手足」,不過,Dave並不喜歡這個稱呼。

Dave說:不,叫我「手足」就好,別叫我「印度手足」、或者「印度香港人」,我只是個「香港人」,我一生都住在這裡,我自認是個香港人。

feature-minority2.jpg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rally outside Prince Edward MTR station in Hong Kong 示威者在太子站一帶堵路。(路透社資料圖片) (MARKO DJURICA/REUTERS)

因「反送中」運動 非華族裔人士互相支持

出獄後,Dave與幾名非華族裔抗爭者繼續保持緊密聯繫,他們分別來自澳洲、美國及荷蘭,同樣經歷被捕、審訊,入獄。Dave說,相比其他香港抗爭者,非華裔人士在香港得到的支援有限,他們組織在一起,是希望互相支持,讓其他非華族裔人士知道「有人與你同行,你不是孤單的。」

Dave說,少數族裔最大的障礙是言語不通。在一次示威中,Dave遇到一位完全不懂廣東話,亦不太懂英文的示威者。他被對方問到:「我們都是少數族裔,能夠一起走嗎?」後來兩人被警察追趕,之後失聯,Dave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亦不知道他最後有否被捕。Dave說:「即使他不懂廣東話和英語,亦為了自己,為了香港去奮鬥。」

未想過離開香港 要為少數族群爭取更好

隨著社會環境影響,香港愈來愈多人移民。但是Dave從未想過離開香港,亦不敢去想像,因為由始至終,香港是他的家。

「我希望能夠在這個地方,不是為自己謀求更好的生活,反而是為少數族群爭取更好的生活,為了所有香港人打拚。」

而除了親上「前線」,Dave也將他為香港打拚的精神落實到日常的行住坐臥中。自2019年後,Dave盡量在黃店消費,去黃店食飯、剪髮,盡量不搭地鐵。他說:「相比起在星巴克買咖啡、去美心買蛋糕,寧願支持一些與他信念相近的人,一些會犧牲自己生計去做對的事的人。」

記者:劉少風 責編:陳潤南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