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12年希望在网络

接著是专题时间,继续盘点2011年中国步向民主之路。上一集,我们讲到方兴未艾的维权运动、维权律师运动,一年间受到前所未有的官方打压。新的一年,民众是又否能够看到曙光呢?美国的中国通林培瑞教授(Perry Link),日前在华府接受本台的专访。林培瑞说,与5年前相比,他现在是较“乐观”,因为中国已经出现 “网络结社自由”。他并肯定,中国民众,到陈光诚家探望的不成功尝试,本身就很有意义。听下林教授的分析…

2011.12.21

与林培瑞教授对谈,往往会当头捧喝。他不会走入中国人或者中国官方语言的迷思。记者专访他,用到官方最怕的 “乱”字时,这位中国通立即更正。说,那是官方的用字。他反问,六四的时候,他也在北京,有 “乱”吗?

记者:刚才你说,中国政府的害怕,是因为怕 “乱”?
林培瑞:我不喜欢用“乱”这一个字,这个字以前都是官方压到老百姓头上,怕民间乱。他们怕的,是别人反对他,抗议、示威,罢工、游行。尤其是(现在)网络兴起,网络的意见,显得比以前有力量得多。

他说,今时今日的中国,大部份的评论员,包括一些优秀的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内心都是怀有恐惧。键盘上的手指,在这一政治恐惧的阴影下,变得只有曲笔。往往要问,哪些题目不可以碰?是哪一个方向可以写。中国的知识份子,在当局的寒蝉效应下,变的不能直书其心,那中国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这位现任教加州大学,曾在异见份子大本营普林斯顿任教的林培瑞对记者说,「希望」在中国的互联网。林培瑞说,“本来中国的宪法上有言论自由,但我们知道,一直没有。你结一个,共产不同意的话,他给你解散。法轮功是最清楚的例子,也有多多少少的例子,结社自由是假的,但网络一来,有一种我叫它是“网络结社”(的自由)。”

林培瑞并提出:“网络结社”这一概念。他说,意见是能够结社的,“当个别的用户,当然是个体的,在自己的电脑面前。当然,他的意见能够结社,他能够有共同看法,经过这种连锁的、联名信呀,这种网络的结社自由,我们已经看到了有力量。”

林培瑞继续说,有时网络的意见虽然熬不过中央的指令,但对地方政府确是很有效, “在地方上,官方的行为,老百姓不接受,提出来,结了网络 “社”之后,当地领导被动的让步,甚至他不让步,上面一层知道他(地方上)有问题,也给他压力。网络的兴起,跟别的媒体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是可以自发的。"林培瑞并一改4、5年前的看法,他说,现在乐观许多。(记者:所以你现在真的是比5年前乐观了?)林培瑞说,“是,比较乐观!”

盘点当今的中国,林培瑞指出,政府的内心是相当虚怯。中国政府认为金钱至上,有钱就可以解决了问题,但未必。

记者:现在中国政府是非常害怕,你怎样看他们表面上经济上很强盛,但又这样害怕呢?林培瑞回答:这个问题有几个方面。第一是社会的反应,从底下很多抱怨。你们自由(亚洲) 电台,报导很多这种新闻,让他们不能够自在。

过去的一年,大陆的富二代、官二代的不受约束,丑闻一一浮现。“富二代、官二代、红二代",几乎已经成为中国民众心恶痛绝的代名词。薄熙来的儿子薄瓜瓜,开著红色的法拉利名贵房车,出席美国驻华大使的晚宴;出入学费连美国一般家庭都未必能够负担的哈佛大学甘乃迪学院;邀请港星成龙为其的节目助阵;官二代、红二代的奢华,与中共胡温及老一辈革命家所提的清廉、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的风格,完全格格不入。

林培瑞说,没有了道德力量与感召的中共,说起话来就显得有点假了,“二是他自己内心的道德核心,已经没有了。无论如何,你看毛时代,他有一种信任。后来显得有点假,可以当时不假,是一种道德的核心。现在中国领导人没有这个,他只有物质,只有民族主义,只有钱,只有这些比较表面的东西,才能让他们在领导群中,感觉得有共同的话语。更不用说,跟社会上,广大的社会道德感觉统一,根本就没有。所以,这种局面之下,当然她提心吊胆,很难胸有成竹。

记者:你的讲话颠覆了一般老百姓的看法,包括 “乱"是来自社会,你说,”不是”, “真正的乱来自上层”,这种看法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
林培瑞:这是历史的事实,在本来是在北京的一个诗人,我忘了是谁告诉我的。这本来也不是我意识到的一点。但他观察到,客观去看,中国历史从49年以来,三反五反,批评胡风到反右,到大跃进大饥荒等,一直到文革、到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反精神污染、六四屠杀,一直到镇压法轮功,这些事情,引起很多中国老百姓苦的事情的来源,是老百姓当中?不是。都是官方从上往下,惹的事情,是历史的事实,跟共产的话语,是180度相反,是真的。暴民是官方的说法,六四的时候是暴民吗?是反革命暴乱吗?那是官方的话语,我去过呀,根本没有,是他们造谣。

林培瑞对中国政府的评点辛辣,对美国的文化也不会留情。他直言,相比俄罗斯,美国社会对当年的俄国侵犯人权大声疾呼,今日对中国的确是有双重标准。林培瑞说,“双重标准我不敢说是美国,或是美国人的个别问题,这是很普遍。苏联存在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政府,很容易同情苏联所谓的异议份子,觉得你们跟我们都是人,在共同的平台上说话。对中国呢?常常不是这样,华人跟我们不同,他们毕竟有自己的文化,历史,背景,有这种的想法,很多人有这种概念。包括好心人,他觉得你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政治习惯,接受他们的极权主义,这是他们的文化,我们得了解他们,有这种好心人甚至会这看,这以对付苏联与阿拉伯春天,是很明显的不一样。我觉得是有双重标准的问题。"

曾经是美国驻京外交官的林培瑞,则寄望当今的美国的驻华大使,能够有所作为。他说,如试图探望陈光诚、刘霞等动作,没有结果,但却可以很有意义,“我们美国大使,要是在12月10日,能够表现对刘晓波得奖,美国人民表示祝贺,这么简单,可是很清楚的公开的话,我觉得会起作用,非常的好意见!"

12月14日,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接受美联社的专访,透露使馆人员过去两星期曾试图探望仍被囚禁的中国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妻子刘霞,但都受到阻拦。

记者:能不能够像洪博培一样,到王府井走一走;骆家辉也到刘霞家门口走走?你觉得是好事吗?
林培瑞:我觉得任何人,不管是美国的,当官的还是不当官的,去表示关注,给刘霞、陈光诚关注,我们支持你。我觉得是好事,恐怕他被拦,不成功,无所谓。有国会议员 (Frank Wolf )经常提出, 可以try (去试),只要你去试,你不成功也不要紧,你尝试也有意义。我同意这个话。我觉得像去见刘霞,在门口被拦,你见不到是真的,可是别人知道,你去过。包括官方知道你去过,屡次试上这种压力的话,长远的会有作为。

在过去一年,这种不成功、但却重要的尝试,在组团到山东临沂旅行、探望陈光诚,是一波接一波。今年的元旦,农历新年,你又有甚么节目呢? 会不会到刘霞、刘晓波家拜年呢?

我是何山,下次节目再会。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