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昌星獲刑無助消弭中國社會貪腐形象

廈門遠華集團走私案主犯賴昌星,上週五被廈門法院一審宣判無期徒刑。這場擾攘12年的“中國第一經濟大案”,終在平靜中迎來結局。中國當局過去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跨國緝拿賴昌星,以向國際社會、國內百姓展示反腐決心。不過案件宣判後,學者、法律界人士均對中國的反腐前程不感樂觀。(畢子默報道)

0:00 / 0:00

震驚中外的廈門遠華走私案,主犯賴昌星在經過12年逃亡、遣返等多番輾轉後,最終在上週五接受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裁決。法庭一審認定他走私及行賄罪名成立,兩罪並罰決定對他執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及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遠華集團由賴昌星在1996年成立,至1999年案發,遠華走私貨物總值人民幣530億元,其涉及的金額之巨、涉案面之廣、辦案時間之長,被形容為中共建國以來第一經濟大案,因此案件的審判結果出來後,隨即引起網上一片熱議。在大陸受到廣泛使用的新浪微博上,賴昌星案在週五當晚即殺入熱門話題榜。不過與網上的熱鬧情形不同,廈門市面的氣氛顯得相較平靜。當地網民郭寶峰說,當局在稍早前關閉了當地最大的一個網上討論區,審訊當日法庭周圍也如常有警察巡邏,但就未見異常佈局。而當地民間對這個話題也並不十分熱衷。郭寶峰說,百姓近年飽受高油價之苦,而從法庭判辭中,大家得出一個結論,即中國進口成品油要繳納51%的稅,於是對石油壟斷企業抱怨不已,坊間甚至出現"懷念賴昌星時代"的現象。

郭寶峰:"在正常他們那個審判周圍嘛都會有一些警察在維持秩序的。廈門當地的一個比較大的論壇,前一段是被封了。但是具體在廈門本地也沒有引起很大的波瀾。這個案件其實都已經過去十多年了吧,然後主要的一些官員都被判刑了,對後續的影響已經消失掉了。很多的焦點是聚集在官方苛捐雜稅太多了。想到當年賴昌星在的時候,可能那個油價還能便宜些,然後現在因為都被官方壟斷了,油價也是漲起來了,所以懷念過去了。還是聚焦在自己切身利益上面,對於社會公正的問題,民眾處理的方式就當是黑幫火拼。"

民間有人將賴昌星案形容為本年度的另一套國產宮廷劇、黑幫劇,但中國官方對事件的態度則截然不同。外交部週五特別就該案判決作出回應。發言人洪磊說,賴昌星案件的審判顯示了中國政府堅決打擊犯罪、懲治腐敗的決心,同時也表明中國和加拿大在執法領域開展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有學者就對賴昌星案反貪反走私乃至防止官員外逃的標誌意義表示質疑。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系教授張鳴就這樣對記者講——

記者:"賴昌星案您覺得能否阻止中國今後的走私問題或者貪污問題呢?"
張鳴:"當然不能,當然不能。"
記者:"防止官員外逃問題呢?因為現在有了這麼一個引渡的情況。"
張鳴:"也不能,也不能。那麼多人沒回來只回來了一個,那阻止什麼外逃?"

賴昌星案不但無助阻止官員外逃,知名法律學者、中國政法大學客座教授王友金更表示,因法庭這次沒有充分考慮案件的外交意義,在量刑時過重,今後甚至會對中國從它國引渡罪犯帶來負面效果。

王友金:"這件不是普通的案件,如果是普通的案件的話,好像賴昌星犯那麼大的罪的話是死有餘辜。但是現在涉及一個外交關係。判他終身監禁就等於判他死刑一樣,它(法庭)判得太重。因為賴昌星的例子,將來我相信要引渡中國的罪犯回國會變得相當困難。(判決)弊端大過好的地方。"

儘管如此,王友金說,按照中國過往的慣例,相信即使賴昌星對裁決提出上訴,恐怕減刑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遠華案黑幕》一書的作者、在加拿大的時事評論員盛雪同樣相信,無期徒刑將會是這個案件的最終結果。盛雪說,她對此並不感到意外。

盛雪:"對這個判決的結果是不感到意外的,因為首先中國政府多次向加拿大保證不會對賴昌星判死刑,那麼另外一方面,因為遠華案它在當年判了21個死刑,賴昌星他本人被遣返回去之後,如果給他判得太輕的話,對前面已經被處決的那些從犯的家屬來說肯定是難於交代的。"

因為撰寫《遠華案黑幕》一書而與賴昌星有過多次接觸的盛雪說,相信賴昌星本人一定會感到裁決不公,他一直以來都指出自己是中國高層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盛雪:"對賴昌星本人來說,按照我跟他接觸那麼多年的感覺,他一定會覺得冤枉的,因為在他逃出來的時候,他本身就認為,中國政府是用經濟手段來對他進行政治上的打擊,那麼我本身也相信,這個案子涉及中共高層的權力鬥爭。可以佐證這個說法的,恰恰是在1999年遠華走私案爆發以來,中國當時是說處理和審理遠華案,就是為了在中國打擊和杜絕走私犯罪逃稅漏稅還有行賄受賄等等的,現在不難看出,從1999年到現在,今天中國社會的走私、逃稅、行賄、受賄都是無限倍地在增長。"

12年前遠華案東窗事發,大批官員紛紛落馬,官至公安部副部長的李紀周也被判死緩。不過時過境遷,盛雪說,時至今日賴昌星已經不可能再對中國目前的政局產生重大影響。

"我不相信賴昌星還能再影響中國的政局。首先,中國今天所面對的執政困境,比1999年要嚴峻得多,今天的中共高層核心,他們絕不希望賴昌星來重新攪動中共整個政局的風波。那麼再一個,經過12年多,中國的格局、人事安排已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

賴昌星案一不能改變中國政局,而不能防止官員貪污外逃,那麼在當下審理這宗案件意義何在呢?盛雪說,中國當局十多年來堅持不懈跨越半個地球誓要將賴昌星緝捕歸案,無非是為了對國際和國內社會擺出一個司法公正堅決反腐的姿態。

"對賴昌星的遣返也好、判刑也好,都是共產黨希望這個案子早一點塵埃落定。特別是遣返這一點,是因為賴昌星的案子已經成為了中國政府的一個國際形象工程。它一直鍥而不捨地要求把賴昌星遣返回去,一方面對國際社會做出一個姿態,另一方面對國內的老百姓作出一個交代。"

不過恐怕當局這番刻苦經營都要付諸流水。盛雪說,一來,中國違背司法公正的案例數不勝數,國際不會因為賴昌星的單一個案而認定中國是一個司法獨立的國家;同時,從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難看出,中國的貪腐問題根本難以杜絕。

"中國官方在這個案子上它的用心是沒用的。國際社會看待中國,絕對不會因為一個賴昌星的案子,來形成一個非常完整和固定的看法。今天中國政府它在許許多多的司法層面的違法亂紀踐踏法律,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再有一個,它想對自己國內的老百姓作出一個交代,這個本身也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賴昌星的案子它是一個單一的案子,它雖然是非常具有典型性,它仍然是一個單一的案子。中國老百姓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社會環境裡面,他們每天每時每刻他都在經歷自己的生活經驗,他會看到許許多多的、不同角度多層面的中國的這種貪污啊腐敗啊這些事情,可以說不勝枚舉。"

按照這種邏輯,也就是說擾攘多年、耗資巨大的賴昌星案,最後可能演變成賴昌星個人的悲劇。盛雪相信,賴昌星回國後的人生安全將難以得到保障。

"實際上對賴昌星他個人來說是比較遺憾的,他從99年8月份從香港逃到加拿大,經歷了12年的難民審訊上訴裁決等等這一系列的過程,最後不得不回到中國。那麼他回去以後,他的命運實際上是完全掌握在中國官方的手上。雖然說中共為了對外去宣誓它的承諾是有效的,在一定時間之內可能會保證他的安全,但是在時間長了之後,賴昌星的安全實際上都是沒有保障。比如說賴昌星的大哥賴水強、遠華公司的原來的一個會計,都是不明不白死在監獄裡,而且遠華案在審理的過程中也致使好幾個人自殺。"

賴昌星現年54歲。90年代中期,這個小學尚未畢業的農村人,一路以金錢、房產、女色等手段層層引誘賄賂官員,一路憑藉走私香煙、汽車、成品油等方式大量斂財,成為當時在全國呼風喚雨的人物。不過賴昌星的走私王國最終在朱鎔基打擊走私的行動中被搗破。在他潛逃加拿大後,江澤民和朱鎔基之間的爭鬥進入白熱化,結果以朱鎔基敗陣告終。歷史總是在循環,賴昌星案發12年。12年後,中國政壇的兩大派系又因為王立軍案展開了一場殊死鬥爭。這場年度大戲的結果如今尚未見分曉,但對中國人來說更大的謎團是:中國歷史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夠走出死循環,走向民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