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人指當局藉防恐襲為名鎮壓民眾

新疆近日接連發生的多宗暴力襲擊事件,均被官方形容為恐怖襲擊,隨後更派軍隊進駐。當地居民認為,政府藉反恐為名鎮壓民眾。(劉雲報道)

2011.08.22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新疆和田及喀什市,上月發生多起兩年來最血腥的暴力事件,有平民百姓成為襲擊對象,也有施襲者遭公安追捕時被當場擊斃。公安將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更指兇徒曾往鄰國巴基斯坦接受恐怖襲擊培訓,,有媒體報道指軍方已派遣特種部隊“雪豹”進駐新疆。

新疆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維吾爾族人,從官方媒體獲悉襲擊事件。但當問及是否相信被公安槍殺的两名維吾爾族人是恐怖分子時,他卻顯得有口難言,“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敢說,我不知道。”
記者:是不是因為公安給你們好多威脅,所以,不敢說?
他說:“反正,反正,唉,這個事不好說。”

和田市一名維族女子對官方的說法抱有保留。她指,由於當地媒體並不獨立,只有官方單方面訊息,故很難令人置信;再者,她從來沒有聽到官方解釋基於什麼證據判定施襲者就是“恐怖分子”。

她說:每次發生這樣的衝突後,我們很難聽到一些被政府指為“恐怖分子”或指是維吾爾族人的一些想法。只要政府不高興,就會講是恐怖分子,但是,從來沒有交待原因,只要每次有這樣的事就會指是海外操縱他們。他們從來不解釋“為什麼”。

不過,這名不願透露名字的少女謂,即使和田的維吾爾族人真策劃了7.18襲擊公安派出所,她覺得事出有因:“因為那裏的老百姓生活非常不好,一直又不能透過自己的勞動而改變生活質素,或者,會有一些極端的宗教組織會引起他們的注意,藉此作出所謂的復仇。”

她指,當地公安經常揀選維吾爾族人檢查身份證,對於一些穿著較富宗教色彩味濃的人,更不會放過。因此,她覺得軍隊的進駐,維吾爾族人會再度成為針對目標。“軍隊第一個防範的人就是維吾爾族人,所以,他選擇性檢查我們的身份證,又或做一些例子的檢查,不會針對漢族人而是維吾爾族人。所以,他根本是防範我們,不相信我們。”

新疆幅員遼闊,小數民族眾多,自從政府大量安排漢族遷移新疆,引致較多維族人聚居的和田及喀什市起了很大變化。這些區域約自二千年起,政府便開始進行大型的社區重建,大量極富伊斯蘭教色彩的建築物先後被拆掉,人民的土地亦同樣被政府徵收,積壓了大量民怨。

美國維吾爾協會研究員Amy指出,未有接獲東伊運在新疆境內有活動,懷疑中國政府想分散注意力。“中國過去在一些有維吾爾人參與的抗議或其他事件發生後,都會指控是恐怖襲擊,可是,他們卻從來無證據引證自己的指控。我雖然沒有足夠的資料知道維吾爾人在巴基斯坦的活動是真或假,但是,東土耳奇或新疆境內,我們沒有證據顯示那裏有進行恐怖活動的組織。中國政府很明顯是利用恐怖襲擊來分散本土的不滿,因而可毋須處理當地人的冤屈。這標籤很容易讓中國官方人員指是由東土耳奇或巴基斯坦策劃。”

一直從事人權事務的亞洲人權事務委員會Basber承認,巴基斯坦境內有不少培訓營,受訓的也有是軍方或伊斯蘭教的人。但是,他不肯定是否有東伊運組織在境內運作。“若埋怨某組織就是恐怖襲擊,並不合理,不能說某組織就是恐嚇組織。不過,施襲者當然是恐怖分子。”

在新疆居住的漢人對連串發生血腥暴力事件,卻感到不以為然。“在新疆那麼大發生了一两宗仇殺案,如果在內地這樣的仇殺案就太多了,新疆發生了一两次,就把它歸到那類型裏,我覺得有點小題大造,有意誇大民族矛盾的意思。”

不願透露名字的一名漢人講,漢人與維吾爾族人關係良好,問題只在於當地政府的施政手段。他指,由於新疆的特殊地理環境及背景,政府便索性把維穩說成反恐,因為這可與國際口吻接軌。“在新疆,他們會把維穩說成反恐,因為它與國際上有接軌,其實看法也是一樣,沒太大的區別,對它鎮壓老百姓設上一個合法的外衣。”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Steinhoff指,全球對恐怖主義的定義仍沒有一個共識,不過,聯合國近年間嘗試為此做了一個定義指謂,一個有策劃的刑事行為,意圖在社會大眾中激發恐怖狀態,以達致政治目的。眾多學術界均認為,恐怖主義必須包括無辜的民眾,企圖改變第三者的行為及思想。

Steinhoff 說,他對新疆發生的事件並未掌握詳盡資料,但是,他謂任何一個政府每有事發生便標籤為恐怖主義襲擊,背後原因很簡單。

恐怖主義有非常負面的含意,所以,當人聽到這個字後都會覺得是壞事。有時,政府這樣做是要取得國際間的憐憫,其效用更大,所以,我覺得政府有這政治目的宣傳,會把任何暴力事件都視作是恐怖襲擊,哪管有些事不是恐怖行為,過去便曾將堵塞鐵路也視作是恐怖主義行為。

他警告,隨意把某些人定性為恐怖份子,後果自會適得其反。“你如果簡單地藉軍隊的進駐、標籤某區域人士為恐怖份子,又或指該區域普羅市民同情恐怖份子來壓抑民眾,這只會使那些人對那些恐怖份子更賦予同情及給更多食物。所以,簡單地用武力對付恐怖份子或好戰者並不明智。”

政府或媒體隨便使用恐怖襲擊這極富感染性的字眼,只會令民眾越有越動氣,失卻理性的思考及分析能力,故建議盡量減少使用。

極受非洲人民愛帶的前南非總統萬德拉在爭取南非獨立時,也曾被反對他的人稱為恐怖份子。事實證明,他與恐怖組織毫無關係,一直活在恐懼中的維吾爾族人能否成功擺脫被極端恐怖分子的標籤,還需拭目以待。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