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過了100天後,終於激發連場「私了」風暴。示威者在連串警民衝突事件遭到「藍絲」、「福建幫」攻擊等,但對警方幾乎「零信任」,日前再遇「福建幫」出手打人,大批示威者竟聯手「私了」報復,到底他們為何要以武制暴?(覃曉言 報道)
在香港,「反送中」運動引發連串激烈警民衝突,9月14日在九龍灣淘大商場出現「黃絲」(親民主派)與「藍絲」(親建制派)的「群眾鬥群眾」場面;翌日(15日)北角「福建幫」一夜間至少五度襲擊「反送中」示威者,不過這次,遇襲的年輕人不再啞忍,聯手向打人的「福建幫」還擊,甚至以數十人圍毆一人,出現以武制暴的「私了」場面,令人質疑年輕人是否失控了?會否從此令運動變質呢?
時事評論員陶傑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反送中」運動出現「私了」風暴,責任不在香港年輕人身上,主要是林鄭月娥為首的特區政府管治無能,他們對此責無旁貸。他指林鄭只懂抄襲前港督彭定康建立對話平台的形式,並無實際回應訴求,才會弄致香港今時今日的境況,亦相信未來情況只會更慘烈。
陶傑說:革命本身有社會科學規律,會愈來愈激進,然後出現流血,慢慢法治維繫秩序的力度會愈來愈薄弱,後期會出現暗殺這些現象。現在年輕人心態覺得絕望,覺得社會上無法從根本上改善他的生活。中國歷史上有句說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時日曷喪,吾與汝俱亡」,這在夏商周時代已經出現的心理,這些在第三世界或中東都常見,所以責任不在香港年輕人身上,或任何暴徒身上,而是在政府本身已經崩潰、信心掃地,而無辦法重建。一個無政府的地方就會這樣,遲些會更慘烈。
回看整場運動一路走來的發展,經常有黃、藍陣營的爭拗短片在網上流傳,站在前線的一班年輕人,在初期每當遇上任何挑釁、辱罵,例如7月時,擁有跆拳黑帶資歷的年輕示威者,在九龍灣連儂牆被敵對陣營連毆13拳也不還手,還向警察求助。事隔兩個多月,年輕人不再信任警方,遇事後不再報警查辦,直接「私了」報復,還獲得大量「反送中」人士讚好,在網上轉發「私了」短片,背後原因為何?
年輕示威者阿健向本台表示,在過去多次示威活動中,他曾目擊警察對示威者不公,包括濫權及濫用武力,警方卻反駁指控失實,令他早已對警察欠缺信心,本身盡量不會向警方求助。上周六(21日)「守護孩子行動」成員疑似被警察拉入後巷腳踢,警方竟以「yellow object」即黃色物體作為解釋,更令人感到憤怒。他認為,現時許多人選擇「私了」,可能是為了宣洩積壓多時的怒火。
阿健說:他(警察)未必會立刻趕到現場幫忙,若真的拘捕了(疑犯),很多時都不了了之,報警也是浪費時間,或為自己增添麻煩,倒不如不要報警。我覺得(民眾私了)不僅是單純對警察欠缺信心,他們(民眾)將自己的憤怒、對警察的憤怒宣洩出來,或將平日的憤怒,透過這個方法(私了)宣洩出來。
阿健又說,現時的「復仇」風氣,不僅是拳拳到肉,也有抗爭者不滿支持警察、或為「福建幫」提供場地的食肆等商戶,發起罷食、罷買等行動,並在網上設立列表,廣泛傳開,以減低這些商戶的營業額來直接制裁他們。他稱,這些都是抗爭者的一種表態,可以團結大家的信念,但他不能確定有否長期效用。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對本台指出,由6.30開始已有「撐警」人士襲擊示威者,之後再接連有白衣人打市民,警方的態度是明顯偏袒打人一方,難免令民眾寧願「私了」,這是意料中事,但他不認同示威者變成暴徒。他自稱為「和理非」,說雖然不主張暴力,但認為那不代表可以站著任人攻擊,故基本自衛是可以接受。
鍾劍華說:愈來愈清楚看到警察很偏頗,在示威活動中,他(白衣人)打人後被投訴,但拘捕你(被打者),我認為民眾慢慢會覺得警察不會主持公道。我覺得經過這麼多敵意之後,覺得警察幫忙不上,加上警察都是主要針對對象的話,現在民眾有機會不再向警察求助,亦不會站著任人打。就算我們這些「和理非」,我們不會主動號召打人,若是抱持自衛或保護自己的態度,我覺得不會站著任人打13拳而不還手。
鍾劍華又指,其實政府早已能預見這些「群眾鬥群眾」的場面,但一直未有做實事解決社會問題,變相鼓勵民眾「私了」,若再不正視問題,他憂慮示威者可能因為情緒抑壓良久,主動向白衣人復仇,最終演變廝殺慘劇。
鍾劍華說:現在暫時看到的「私了」屬回應性的,即使星期六、日看到的「私了」個案,大部分被打人士(藍絲)都是自己先出手傷人,說不定經過上周六、周日後,甚至會有些人覺得需要主動懲戒「藍絲」也不奇怪,因為政府的不作為及鼓勵,鼓勵了某一方,實際上會令整個一些社會上共同信守的行為標準,慢慢不再應用,我覺得現在的問題是這樣造成的。
其實「反送中」運動以來,示威者除了面對警方濫用武力,還有來自黑幫、愛國團體和「藍絲」的各種攻擊,他們早已傷痕纍纍,更有多名學生領袖及遊行申辦者,先後遭到神秘伏擊。警方又大規模濫捕,大量拘捕年輕人和未成年人士,連行經示威現場的街坊、在現場維持秩序的多名立法會議員亦相繼被捕,促使警民關係急劇惡化,甚至出現仇警情緒。
相反,警方對襲擊示威者的黑幫、「藍絲」選擇性執法,尤其是警方在7.21元朗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市民事件中的處理手法,被質疑「警黑勾結」。而8.31太子站事件,警方無差別打市民,更令警隊形象一夜崩壞。
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早前就警隊的執法水平以隨機方式向六百多名市民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自6月中爆發警民衝突以來,市民對警隊的不滿持續攀升,在9月初的調查中,近半受訪者對警隊的表現給予零分,即代表「完全不信任」的評價。
對於「私了」風暴是否源於市民對警隊不信任而起,警政專家、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何家騏認為很難概括而論,但他不諱言目前是香港回歸以來的警隊最低潮,特別是他留意到很多與示威活動無關的社區民居,竟也抱怨被警察妨礙生活,情況值得關注。
何家騏說:例如有些示威者搞出問題,理論上在正常時間,一般不會有人同意支持,警察出現去處理應該是理所當然,但是現在似乎多了很多不同社區的市民走出來,他們並非故意叫囂,但心裡覺得警察的出現,好像妨礙了他們的生活,很害怕警察搗亂,矛頭並非指向示威者,反而覺得警察阻礙他們生活。我認為這樣更加明顯地顯示,普遍市民可能對警察的信任度減低。
何家騏又指,若警方連一般執勤,例如交通警員前往處理路面阻塞,也遭到市民責罵,便屬最惡劣局面。他稱,目前並無任何修補警民關係的速治方法,最有效是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才是現時的唯一出路。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