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為全球帶來天翻地覆的影響,全球至今累計超過7700萬人染疫。在香港,染疫人數超過8000,逾130人死亡。幾乎每波疫情爆發,都見港府政策失誤的蹤跡,港人自救,迎難而上。(文海欣 報道)
大陸隱瞞疫情 香港首當其衝
「反修例運動」剛完結,香港2020年便迎來新冠肺炎的疫情打擊。 1月時,港人從大陸新聞最先得知新冠肺炎疫情。被譽為「吹哨人」之一、武漢眼科醫生李文亮於2019年12月30日,在同學群中發布一條關於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的信息。不久,他就被當地派出所以「在互聯網發佈不實言論」訓誡,言論審查令世界錯失預警機會。
新聞報道員說:關於當前武漢市肺炎疫情的情況,8名散播謠言者被依法查處。
2020年2月7日李文亮因肺炎去世,年僅34歲。
政府拒不封關 港人自救

在中國南方的香港首當其衝,1月22日香港發現首宗個案,患者來自武漢。香港爆第一波疫情,當時全球對新冠肺炎了解不多,經歷過2003年沙士的港人𡚒起自救,自發戴口罩。不過,全球搶購口罩,香港口罩亦供不應求,市民通宵排隊搶購。後來有港人開廠自製口罩;並自行在海外大批購入口罩。
第一波疫情相對輕微,多數日子僅一日數宗確診。當時社會有聲音要求港府封關,堵截病毒源頭,避免疫情在社區大規模爆發。 2月初,醫管局員工陣線發動罷工行動,副主席羅卓堯解釋罷工原因。

羅卓堯說:其實回想年初時,我們發起罷工其實主要希望想政府封關及醫管局為(醫護)同事提供適當防護裝備。但在2019年後的政治局勢下,其實政府不會聆聽。(我們)有必要去挺身而出,保護香港人的健康。
港府終宣布2月8日起經內地入境的所有人士都要強制檢疫14日,不過檢疫措施亦被發現錯漏百出,例如酒店不知有檢疫人士入住,監管成效受質疑。
後來醫管局將罷工行動視為缺勤,並收回相關員工的工資。
羅卓堯說:其實見到不同界別包括記者、教師被釘牌等的情況,我們有心理準備疫情完結後可能會有更大的(醫護界)清算或清洗。
境外人士引入第二、三波疫情

至3月,肺炎已經擴散全球,回流港人或留學生等將病毒帶回香港。港府終在23日宣布從大陸、澳門和台灣以外地區乘坐飛機抵港的所有非香港居民不准入境,而作為亞洲重要交通樞紐的香港機場停止一切轉機服務。至4月疫情才得以緩和。
7月,港府堅持豁免檢疫的海外船員可在香港上落班,部份來港船員染疫,又在香港引發新一波疫情,最高單日新增149宗個案,並連續12日過百宗。不明源頭個案遍布多區,涉及餐廳、養老院等多個高危場所。
第三波疫情持續,9月,中國政府稱應港府要求派出醫護人員,協助提高檢測能力,建設臨時隔離中心。不過有反對派人士質疑,中國當局會以防疫為名,收集全民DNA。但港府說,不會將樣本送往內地。最終全港僅約24%人口參與檢測。
確診個案破7千 港府措施屢受質疑
至11月尾,香港再爆發第四波疫情,香港專家推斷疫情來自尼泊爾或印度。再加上本地跳舞群組感染總共超過722人,令香港再失控。一周內,香港錄得超過500宗確診個案中。多個處住所出現小型爆發,住戶須撤離並強制檢測。原本已訂立的香港、新加坡兩地的「旅遊氣泡」只能延期。
另外,港府推出手機應用程式「安心出行」,助市民紀錄日常出沒地點,但出於私隱憂慮,很多市民感反感。
港府借疫情打壓遊行集會

警方說:聚集的行為已經觸犯限眾令,請你們保持四人以內的聚集,否則警方會作出票控行動。
政治上,即使確診數字一度回落,惟政府維持限聚令,被質疑借疫情肆意限制市民的遊行集會權利,例如警方就以限聚令為由拒絕向今年的六四集會發出不反對通知書。多次示威行動中,都聽到警方的警告,並發出限聚令告票。
港府再將選舉押後一年,引起極大不滿。
林鄭月娥說:押後四年一度的立法會換屆選舉,是非常艱難的決定。
為抗疫不出戶 港人勇於應變在家教學
生活上,因為多國實施封關措施並進行隔離檢疫,港人以往平均每年花上3,285美元(約2.6萬港元)去旅行,今年只能留在香港。
港人無論在工作至教育方面,愈多應用遙距技術;相關的美股ZOOM一年內股價最高升8倍至最高568美金。而香港人亦更多使用網購,香港網購代表HKTVMALL股價最高升4倍至最高13港元。
瑜伽導師Denise以往會在體育館或健身中心授課,不過因應運動設施都要關閉,她只能轉至網上教學,當中亦遇到不少困難。
Denise說:可能(學生)鏡頭對得不準確,我們看到的只是他肢體的一部份。所以我們盡量將課堂設計得較簡單。
空手道教練Jimmy同樣在疫情下改用網上教學,並要作出相應課堂調整。
Jimmy說:我們空手道除了手的動作,左右手要分得非常清楚。小朋友見到你舉這邊,他就會跟從,不懂像大人般左右調轉。
他續指,即使大家可能覺得疫情好負面,要等待疫情結束才能繼續生活。但假設疫情一直不完結,他勉勵港人要接受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