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光復戰」系列】區議會選舉系列區選史無前例無「白區」 民主派有望光復區議會?


2019.11.21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hk-shuffle 今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是回歸以來最競爭最激烈的一次。(路透社資料圖片)

【區選「光復戰」系列】區議會選舉系列區選史無前例無「白區」 民主派有望光復區議會?

一場反修例風波,對香港的政治光譜帶來急劇轉變,近月多個民意調查都顯示,隨著更多港人對特首林鄭月娥及其政府團隊零信任,愈來愈多市民傾向要踢走保皇黨,周日(24日)舉行的2019年區議會選舉,將成為懲罰建制派無條件撐政府的「戰場」,尤其今屆出現史無前例的無「白區」形勢下,是回歸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區選,民主派會否有望光復區議會,為本港的政治格局「大洗牌」呢?(李智智 / 覃曉言 報道)

如無意外,區議會選舉將於周日(24日)舉行,今屆區選競爭激烈,有多達1,090名候選人競逐452個選區,共有413.3萬名登記選民,兩者都是歷屆之冠,當中超過39.2萬名為新增選民,亦是近年最多。

而參選的建制派有455人、佔約42%,其中179人來自建制大黨民建聯;而包括「政治素人」在內的民主派候選人有501人、佔46%,其中99人來自民主黨,其餘134人為報稱無黨派人士,佔12%。至於「政治素人」方面,破紀錄有超過200人,部分更「結盟」組成十多個地區組織。

在新增選民中,以介乎18至35歲的年輕組別人數最多,佔48%,但相對於整體選民方面,年輕組別只佔24%,低於60歲以上群組的32%,以及36至60歲群組的44%。

本台根據現時十八區區議會的形勢分析,目前建制與泛民的整體比例大約是7比3,建制派佔293席,泛民則只有120席,其餘無黨派的有18席,無疑是建制派的天下。但值得注意的是,建制中有68個議席是在沒有競爭對手下而自動當選,今次區選則出現史無前例的無「白區」局面,即是沒有人自動當選,區區有競爭。

至於十八區區議員分布,以灣仔、油尖旺、九龍城、元朗及離島區為建制重地,分別佔8成以上。若要找出民主派與建制勢力比例較接近的選區,只有深水埗、黃大仙及沙田區,建制佔5成多稍有優勢,還有西貢區是建制唯一佔不足5成的選區,相信民主派在這4個選區較有可能「翻盤」。

此外,今次民主派與建制在每個選區,各自都至少有1人參選,原本一對一格局,可能較有勝算,但民主派為防DQ(Disqualify,取消資格)事件,不少選區都安排「Plan B」後備,加上有部分無黨派候選人,而建制為防席位不保,亦在部分選區加插後備人選,故不少選區都出現「撞區」,甚至多人混戰。

本台粗略計算,其中23個選區有4人參選,另有8個選區有5人或以上參選,戰況最激烈為尖沙嘴西,候選人包括泛民推舉的陳嘉朗、前民協主席馮檢基、泛民簡浩名、民建聯潘景和、報稱無黨派的梁幸輝,形成5人大混戰。另外,深水埗南山、大坑東、大坑西選區,以及荃灣海濱選區等,都有4人混戰。

民主派在新界至少有14個選區「撞區」,情況較為嚴重,如爭取在北區石湖墟連任的民主黨林卓廷,遇上關注上水水貨客問題的無黨派梁金成挑戰,同區候選人還有新民黨孔永業。建制亦有至少6區「撞區」,如警察員佐級協會前主席陳祖光首次參選,挑戰觀塘雙順選區爭取連任的獨立建制符碧珍,同區還有民協梁漢祺參選,這兩區都是焦點選區。

而名人對戰的焦點,最矚目肯定是九龍城土瓜灣北的社民連梁國雄挑戰爭取連任的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另荃灣愉景的「連登仔」、荃民議政劉卓裕,挑機爭取連任的實政圓桌田北辰;還有在屯門翠樂,民主黨盧俊宇及報稱無黨派的蔣靖雯,迎戰早前擺街站遇襲的何君堯。

全民呼籲踢走保皇黨,到底民主派是否有望「大翻盤」?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向本台分析指,以現時政治氣候來看,確有很多人對建制力量充滿憤怒,亦有人決心要透過選票來懲罰無條件撐政府的政黨,而今屆新增選民較多年輕人、沒有「白區」,都為建制帶來選情危機。

鍾劍華說︰我可以想像得到,今年完全沒有「白區」造成的結果,是(建制派)在調動資源(選票)上較以前困難很多,亦都真的多了很多變數,那些變數是年輕選民、變節選民,以及要懲罰建制派的選民會有多少人呢?這些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所以我相信整個部署,真的會令到建制派會有些擔心。

但鍾劍華認為,民主派不能過度樂觀,因為建制派過去以「蛇齋餅糉」、「噓寒問暖」滲透基層的根基很深厚,雖有新增年輕選民,但建制的長者鐵票是穩定票源,他舉例指天水圍等新市鎮選區,只要牢固到兩幢樓的選民支持便能勝出,他估計民主派應可取得過半數選區,打破建制派長期壟斷,但未必能全面大翻盤。

這次區選滿城風雨,例如香港眾志黃之鋒被選舉主任撤銷參選資格;多名候選人先後遇襲;加上特首林鄭月娥引用《緊急法》制訂《禁蒙面法》後,一直有傳區選會「被取消」,建制亦多次提議押後甚至取消區選,若成事實,對香港未來政治格局有何改變呢?

鍾劍華指出,根據法例區選可押後14日,政府若決定押後,不排除會繼續延期,但他認為不應如此草率,當現屆區議會任期於今年底屆滿,便會令區議會懸空,影響之後的立法會和特首選舉。

鍾劍華說︰明年1月中應該要有區議會名單出爐,若到時候沒有的話,後果很嚴重,接下來會影響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因為立法會有數個超級區議會議席,要用區議會的方式推算來產生候選人,那數個議席怎麼辦呢?是否代表立法會可以減少數個議席呢?不久之後,選舉委員會亦會改選,現在有1200個議席,當中有117席來自區議會,是否選委會可以有117席懸空呢?

區議會不像立法會,實則權力有限,始終是香港民主發展的象徵,但九七主權移交後,首任特首董建華為區議會引入委任議席,形成建制派長期主導區議會,導致會議功能和秩序不斷喪失。

鍾劍華稱,尤其2003年有50萬人上街後,政府很多時利用區議會,作為打壓或矮化立法會的政治工具。他舉例支持831方案,如要繞過立法會,便藉詞指十八區區議會都討論過,一致支持政府,甚至指十八區區議會主席聯署支持政府,對政府來說是很好用的「工具」。

為了保住建制力量,鍾劍華估計政府確有可能寧願「攬炒」,利用其他極端做法去取消區選,如運用《緊急法》的特首權力,讓現屆區議會直接過渡,但後果十分嚴重,像回復台灣萬年國會,為歷史開倒車。

鍾劍華說︰為甚麼我說政府可能不介意「攬炒」或押後選舉,為何我會有這憂慮呢?如果今屆區議會真的如很多人估計,不要說全面翻盤,例如有10個區議會翻盤,這招便不能再用,若這招不能再用,更惡劣的是到時候翻盤的區議會太多的話,倒過來他們(民主派)會制衡立法會內的建制派,所以對於政府來說,如果從實利角度,若區議會已被評估到這樣輸掉的話,不選還比較好,變萬年國會還是其次,沒有了也沒有所謂,有跟無對政府是沒有分別,有的話可能會更差。

退休政治學講座教授鄭宇碩則指,雖有顯著新增選民,但當中可能也有建制支持者,以上屆為例,投票率與過去分別不太大,維持約四成多一點,加上泛民「撞區」問題等種種因素,始終未能大翻盤。今屆競逐連任的建制區議員穩袋鐵票,始終佔優勢,存在很多未知之數,最重要是視乎當天的投票率,要突破5成以上,可能會有部分地區能夠「翻盤」,但要全面變天則很難。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