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爭2.0_香港人,歸隊!】對話港漂

2020.06.09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ep5-feat
Photo: RFA

【抗爭2.0_香港人,歸隊!】對話港漂

反修例運動一路風雲跌宕,從二百萬人湧上香港街頭到連線國際、由本地到海外、由年輕人到銀髮族,守護民主與法治的核心價值是港人的共同訴求,光復香港成為時代的口號。不過,在大陸官媒的口徑與小粉紅眼中,這反修例運動反映了香港人心不回歸,要搞獨立,甚至不惜攬炒。在愛國大過天、資訊一言堂、打壓全方位的牆內,同情與理解香港的內地人寥寥可數,他們也不敢為港人發聲。那來港多年的港漂呢?他們如何看待這場運動?又有甚麼會使他們左右為難呢?(呂熙/胡凱文報道)

化名「阿P」和「小張」兩位內地女生,2012年來到香港求學。過去八年來,她們在香港目睹並經歷了 2014年的雨傘運動,2016年的旺角「魚蛋革命」,再到去年的爆發的「反送中」運動。這兩名說普通話的港漂對記者說,眼見香港一步步變色,她們能體諒香港人的憤怒。

阿P說:我也可以理解香港人為甚麼不開心,因為我自己也不會覺得真的很開心。

小張說:我覺得這些民眾之間的矛盾,其實都是政治上的不作為導致的,或者真的是中央壓力太大了,然後導致(這些矛盾)。對香港普通民眾來講,他沒有辦法、他沒有地方去發洩,他只好針對普通人。香港同事基本上都是黃的,然後開始時他們討論一些事情的時候,都會故意避開我,可能也是為了照顧我的情緒或不想起衝突。當時有很多「和你lunch」活動,然後我就找個機會跟他們說,其實我是可以理解,我可以站在你們一起的,然後也有跟他們一起去「和你lunch」。

但面對近年中港關係愈來愈撕裂,港人的仇中情緒愈來愈激烈,「阿P」和「小張」都感到深深的無奈及不安。

小張說:我自己感覺是發展到現在,已經愈來愈極端了,就像我剛才講的剛開始是蠻包容的,最開始是你只要支持我們,就大家都是香港人,現在就變成了你一定要說廣東話,才是香港人,一定要對得上那些句子(口號)才可以。這種趨勢也會讓我覺得挺難受的吧。

阿P說:我覺得是的,愈來愈極端了。有些餐廳當時就是因為肺炎的事情,直接就是不讓大陸人進去,這事也會傷很多本身是支持香港人的、想支持黃店的大陸人的心,就是你不讓我進去,我也(和其他內地人)不一樣啊,你也沒把我分出來。

小張說,今年初,隨著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中國當局懷疑瞞報疫情,令病毒迅速傳播至香港及世界各地,中港之間的矛盾再進一步加劇,而港人的反應,令她感到非常難受。

小張說:今年這個肺炎的事情,我覺得當時還挺受刺激的,因為我看到那些武漢的人,最開始一、二月的時候,我會覺得他們是我的同胞,我覺得他們受到那些苦難,我是覺得很難過的。但反而這個時候,我之前獲得認同感的那些telegram channel,是會說非常刻薄的話。

香港獨立聯盟召集人陳家駒及香港本土派學生組織「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香港人的憤怒及對中共的痛恨,並非無緣無故。

陳家駒說:我明白不理性的憤怒來自哪裡,就是出於我們很多年青人被真正的傷害、打壓甚至死亡,這是很明顯地我們會知道幕後黑手就是中國政府,而我們看到很多中國市民,他們都會支持他們(中國)的做法。

鍾翰林說:中國人他們連最簡單的,連遊行的自由都沒有的時候,莫道他們遊行過,被政府忽視,然後憤怒,然後進行勇武抗爭,他們能夠理解的機會真的不高,我亦都明白。即是我不會見到這些人說這些話,就一句「死五毛」、「支那人」,因為我明白他們處於的地方的文化、遊行的權利,其實和香港完全不同,難以去理解。

陳家駒及鍾翰林認為中港始終有別,這是一個根本上的差異,而在「反送中」運動這一年來,這種分別愈來愈凸顯,也令港人對「中國人」這個身份更加沒有認同感。

陳家駒說:我會有一種被殖民的感覺,就是一個不屬我們的領主,不斷去高壓控制我們,所以每一次看到五星旗時,都有一種不安的情緒。我們香港的制度和中國當然是截然不同,我們起碼有基本的選舉制度,我們的法律制度都和中國非常不同。

鍾翰林說:你跟我說我是中國人,為甚麼我是中國人?(如果)你教完就等於我是中國人,那麼你都可以教西史,教完西史你可不可以說我是英國人呢?最主要是缺乏連結性,亦都是太多的不同、太多的不一致的地方。

隔了一條河,有如隔了一重山,鍾翰林認為,即使是那些聲援香港人抗爭的內地人也很難被認為是同路人,但他感謝這些人對香港的支持,亦欽佩他們對中國民主化所作的犧牲。

鍾翰林說:我自己的看法是,沒錯,他們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問題,大家都說過,籠中鳥會認為飛翔是一種病,就正如他們很難理解到自由民主的可貴,但是如果他們是明白到的,好像劉曉波撰寫零八憲章,亦為了中國的自由民主付出了很多,亦都有聲援香港,在這麼多年來有不少中國人聲援香港,然後沒有甚麼好下場。我未必會當他們是同路人,但是我亦都很感謝他們,在這麼一個國家之下生活,仍然勇於走出來聲援香港,或者對於他們中國的民主化做任何的改變。

「阿P」和「小張」兩位港漂面對的就是這樣一種矛盾——一方面,她們不被港人認為是同路人;另一方面,她們對反修例運動的支持,又使她們和其他內地人格格不入。即使是在香港生活多年的港漂群體中,她們也顯得十分另類。

去年八月,機場「和你飛」反抗運動期間,中共喉舌《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被示威者毆打;到十月,一個內地白領在香港商業區被打;香港中文大學一個內地學生,在宿舍窗外掛起五星紅旗,之後表示被香港學生以各種方式騷擾。連串事件被護旗手及中共官媒大肆宣揚後,在內地網絡點燃起了「仇港情緒」,甚至蔓延到港漂社交圈中,令阿P和小張深受困擾。

阿P說:就會被很多大陸人拿來說事兒,就是開始說你們香港人怎麼怎麼樣,你看看你很標榜自己是和平運動,結果打人了吧,打人了吧,結果果然就是這個樣子,就是等了很久終於等到這個把柄。然後我就看到不管是Facebook也好,Instagram也好,朋友圈就更不用說了,全都在發「Shame on Hong Kong」那張圖,然後我當時整個人就氣炸了。比如說JP Morgan那個男生,或者之前在中大被人針對的那個女生,就是掛國旗那個,是有一點自作自受的感覺。你沒有必要這麼低情商地、在大家群情激憤時,一定要這麼高調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你既然會這樣發表,那你就要預見到你可能會承擔甚麼樣的後果。

小張說:我覺得小粉紅可以分成兩種人吧,一種是你在中國內地長大,你一直生活在牆內,如果你是這樣的環境長大,然後你聽從那套敘事,我可以理解。但如果你自己已經在香港,在牆外生活很多年,然後你的所有想法都還是...... 有個詞叫「背井離鄉」,就是還是當一個井中之蛙,我覺得這種人會格外的讓我覺得討厭。

阿P說,大陸以洗腦式宣傳向民眾灌輸一個概念,即香港的成功全賴大陸支持。但事實並非如此。

阿P說:其實大陸很喜歡講,香港回歸之後跟隨大陸的腳步,然後經濟發展得很好,(但事實上)去年運動開始之後,(香港)就突然一下子(內地)人少了很多,就覺得好舒服,(香港人希望內地人)不要回來。

「阿P」和「小張」不但表示理解港人,甚至認為港獨也是可接受的選項。

阿P說:為甚麼這次運動很迷人的地方,就是在於它會不斷修正自己,這也是為甚麼不斷去修正才會讓這個運動堅持這麼久時間,可以走下去的原因。我是真的很喜歡香港,作為一個城市。這座城市會讓你感覺得濃烈的風格,很有個人風格的一個城市,很自由、很獨立、很前衛的感覺。

小張說:也很包容吧,我會覺得好像就是「華人之光」。能不能獨立的話,我覺得可以啊!我覺得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人、每一個地區的人,都應該有權利決定自己的方向。

阿P說:我覺得也不反對,如果真的是可以獨立的話,但是獨立之後一定要想辦法,怎麼建立一個系統,不會再重蹈之前的覆轍,你要不斷質疑你自己,有何做得不對、做得不好。假設是真的有一天我們真的是獨立了,也要不斷去思考,不能只聽一方面的聲音。

「阿P」和「小張」的這番話,令人不得不對大陸人、香港人、港漂等等這些標籤重新進行思考。她們身上似乎讓人重新看到一份曙光——中港之間不一定只能對立。衝破大中華意識藩籬,化解中港矛盾所需的也許正是她們身上的獨立思考精神以及善意溝通的態度。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