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醫療服務及房屋等社會資源一向供不應求,近年再不斷增加大陸單程證人士湧港家庭團聚,社會資源的爭奪呈現白熱化,有團體促請港府向內地政府提出削減單程證配額。有份參與起草《基本法》的香港政壇元老指出,其實《基本法》列明香港有權就單程證人數提出意見,但由首任特首董建華開始提出削減配額被拒,直至現任特首林鄭月娥隻字不提,反映中央政府已全面收回香港管治權,亦意味著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成為港人永遠不能觸及的「紅線」。(覃曉言 報道)
內地單程證人士湧港,被指加重香港社會福利及醫療服務壓力等問題,最近再度引起社會關注單程證政策,觸發激烈討論。上月17日,多個團體在旺角舉行遊行集會,促請港府削減單程證配額,以及取回相關審批權。
儘管社會對單程證政策的負面聲音愈來愈多,特首林鄭月娥上月出席行政會議前指,單程證政策是「家庭團聚」及基於人權。她認為外界對單程證人士的指責毫無基礎兼具有排斥性,籲港人應予以包容。
林鄭月娥說:單程證問題,特區政府已說了很多次,這是家庭團聚的制度,也是在《基本法》下,內地人士來香港定居是由內地審批的,如果特別要把他們抽離,指他們用了香港多少醫療和社會服務,這是很有排斥性的看法。而事實上數字告訴我們,現實並非這樣,因為現時公立醫院,使用率最高的是較年長人士,但持單程證來港的剛好相反,是較年輕的人士,所以我在此呼籲,大家應以包容的態度,歡迎這些香港市民的家屬來香港與家庭團聚。
不過,現職公立醫院的香港專職醫療人員及護士協會幹事劉凱文向本台指出,即使沒有實質數字,根據前線醫護人員長期接觸病者,發現絕大部分是新來港人士,且並非個別醫院情況。若每年持續有五萬人由內地來港,肯定為公營醫療系統,甚至對整個社會超出負荷,港府不應坐視不理。
劉凱文說:我們在急症室工作一定會遇到,很多(身分證)R字頭、M字頭,來到急症室便要(醫護人員)遷就他們說普通話,甚至有些人連普通話也不懂,要說鄉下話的,這些事情其實是無日無之地發生,最常見是在聯合醫院,因附近有安達邨(秀茂坪新入伙公屋),很多那些(身分證)R字頭、M字頭(指新來港人士),還有沙田威爾斯醫院,因為鄰近水泉澳邨,很多都是(新來港人士)。家庭團聚的同時,一定要檢討其他政策,如醫療、教育及房屋政策,都要按人口政策而作出調整,這是不容置疑的。
由董建華開始的歷屆特首,都未能解決單程證問題,民主黨創黨主席、前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李柱銘接受本台訪問時,指審批單程證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已有爭議。他憶述當年起草《基本法》時,全部港方草委會委員都要求香港應參與審批單程證,甚至取回審批權,認為港方有責任和權利把關守護香港,但內地草委堅決反對,特別是時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秘書長的已故港澳辦主任魯平強硬表態,指審批權一定要歸中央所有。
李柱銘說:我很清楚記得魯平當時很惡,這一定是由中央決定,我們(港方)提出若參與審批又如何,至少若某個人有問題,我們通知一聲,交由你(中央)決定不讓他來,他說不可以,把關權一定是中央的。他說其實我們(中央)對你好,若我們不替你們(香港)把關,隨時有一百萬人衝來,甚至可能有二百萬人,你們(香港)怎樣負荷?你們怎樣防止內地人來港?你們一定要靠中央派員駐守邊境,不讓內地人亂入香港。
慣稱「單程證」的《前往港澳通行證》,有關政策由前港英政府於1983年開始實施,是大陸人合法移居香港的主要途徑,目的是讓長期分隔內地的港人配偶及子女到香港團聚,因中港政府均同意香港承受能力有限,當年雙方協訂每日75個配額;至1994年增至每日105個,1995年再增至每日150個,並將每日限額按比例分予不同類別的申請人,至今維持不變。
香港社會對內地當局審批單程證,一直存在爭議。根據1999年的報道,當年由工聯會前行政會議成員鄭耀棠、民政事務局前局長曾德成、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及前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等,共22位港區人大代表聯署建議中央放權,讓特區政府參與審批單程證。
報道引述聯署信指「目前單程證人士的名額完全由內地審批,香港無權過問,致使吸納的人士無法配合香港的發展所需」,亦提到「應參考內地一貫由受方城市決定是否批准戶口遷移的做法,建議中央與特區政府協商,制訂有關內地人士移居香港的資格條件、計分辦法和優先考慮類別。」
另根據《星島日報》於2002年7月3日報道,時任特首董建華當時表示「每日150個單程證名額,無論在社會福利或人口資源配對方面,都對我們造成影響」,故已向中央提出建議削減單程證名額,並將騰出的名額轉為吸納內地專才和優才來港,但有關建議終被否決,此後再無下文.
李柱銘認為,當年增加配額讓家庭團聚是無可厚非,但香港回歸快將22年,應有縮減空間,中央政府仍拒絕放權,明顯對香港落實全面管治。
李柱銘說:現在有很多情況都變了,即現在150個名額太多了,可否減至100個或125個名額,其實都是由中央決定的,我們(香港)肯定可以提出每日多少個單程證名額,但(內地)諮詢(香港)後,(內地)同樣可以不聽取意見。回歸至今多時,有甚麼理由這些事情仍不交回特區管理,這個特區政府已經如此聽話,所以(中央)根本不想給予香港高度自治權,(中央)現在全部奪回,要落實全面管治權。
本台亦曾聯絡自由黨創黨主席、前港區人大代表李鵬飛,他證實於1999年曾有份聯署要求中央讓香港特區政府參與審批單程證,但他稱已經退休,不談政治,未有進一步回應。
根據統計處及保安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數字資料,由1983年至2018年10月,持單程證來港定居人士累積近150萬人,以本港人口740萬計算,佔約兩成。按整體數字來看,平均每日約117人來港,僅部分年度如2012年、2016年用盡每日150個名額,分別有54,646及57,387人來港。保安局去年亦表示,已有九成港人「超齡子女」持單程證來港,故外界認為單程證配額應有下調空間。
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時事評論人王永平向本台表示,《基本法》是容許特區政府提出檢討單程證名額的要求,但政府一直迴避問題,尤其內地當局審批單程證人士來港欠透明度,港府從來不清楚來港人士的背景,甚至部分個案被指並非直系親屬的家庭團聚,導致本港人口劇增,嚴重影響規劃,港府更應向中央闡明因由,提出檢討要求。
王永平說:《基本法》完全容許特區政府向中央要求檢討單程證名額,現在香港人口不斷增加之餘,其他設施如公屋及醫療根本追不上,亦導致本地居民享受不到基本福利時,我認為可以初步考慮要求中央將名額,例如可否由150暫時降至75個,同時可否讓特區政府參與審批。
王永平續稱,現屆政府未有正面回應,有欠體恤港人利益,亦引起外界諸多揣測,令他感到大惑不解,若問題持續,恐造成嚴重矛盾。他認為,家庭團聚不一定來港,港府可考慮研究善用大灣區土地,解決這些港人家屬的團聚問題。
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則指出,根據《國際人權公約》,特區政府不能限制內地的港人家屬來港家庭團聚,反而內地官員貪污問題,導致不少內地港人家屬無法申請單程證來港,所以數字顯示未用盡每日150個配額。
湯家驊說:如果說可否(中港)兩地一同審批,當然是好,但一同審批並不是阻止這些人士來港,而是便利這些人來。自董建華年代之後,歷屆政府都認為家庭團聚是符合基本人權的。如果香港有權阻止這些人士來港,肯定會被司法覆核,司法覆核亦是必輸無疑,因為《國際人權公約》的社會單元是指家庭單元,而非個人單元,所以不應把150個配額視為移民政策,讓人來港爭香港人福利,我覺得這些只是個別民主派人士提出樹立矛盾的藉口,並無事實根據。
湯家驊又重申,《基本法》已規定單程證審批權在內地當局,再無多餘的討論空間。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