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美國被稱為「Twitter」的微博,意思是微型博客,也被稱為即時博客。用戶可於網上或利用手機發送一般不超過140個字的說話或一張圖片到自己的微博網頁上,隨時隨地與朋友分享著新鮮事,而且還可以發起或參與話題討論,從而認識更多的網友,了解更多的信息。
有數據顯示,微博非常受網民喜愛。Twitter日均訪問量已近2,000萬人次,在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地的網站排名中均列為前15位。中國方面,早於2007年便有了微博性質的網站服務,隨著大陸明星開始使用,支持者也爭相仿傚,數目更是難以估計地每日都在增加著。
除了個人外,不少企業都紛紛開設微博帳戶,甚至連政府機關也開設。雲南省政府新聞辦開設了中國第一家政府微博「微博雲南」,第一時間公布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雲南省新聞辦開「微博」首開先河,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表示,信息越公開,政府越可愛。「微博雲南」開始了第四天,已吸引了近3,000名網民,10條簡短的信息得到57次轉發。
就連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黃華華,於新年前也在給予網民的拜年信中,公開表示對於網友向政府部門表達的意見,為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又謂廣東各級黨委政府也積極以各種方式加強與網民的溝通聯系。因此,已在南方網建立了網絡問政平台,並指派網絡信息資源處收集網友在各大網站的留言,通過日常辦理和集中交辦等方式,及時辦理網友反映的問題。希望廣大網民「手握鼠標,胸懷天下」,盡情揮灑才華,繼續對廣東發展話題和民生熱點問題發表意見。
而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已經意識到微博的問政潛力。浙江省政協門戶網站推出「微博社區」;「網絡民意」也首次寫進湖南省、安徽省等地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北京市在「兩會」舉行期間首次嘗試利用網絡視頻進行政務詢問。不單止,兩名網友早前更被湖南岳陽縣增補為政協委員,安徽亳州三名網民也被增補為政協委員,可謂是開大陸的先河。
居住在成都的蒲先生經常利用微博獲取各地的新聞信息,他對於政府鼓勵網民利用互聯網發表意見表示讚賞。他表示很喜歡政府這樣的做法,但礙於過往大陸一直都有把敏感話題或字眼的留言和文章會第一時間刪除掉,甚至有網站被封,因而對於政府對網民的鼓勵主張持觀望態度。
蒲先生說︰「人民沒有選擇權,在大陸你們不能選擇政府,不能選擇執政權,你連自己想用什麼網站都不能選擇。我認為政府也好,網民也好,也應該使用良性的使用方式。市民在微博上發表自己所看到的東西,政府就吸收這些資訊。我覺得出了問題不可怕,但出了問題你把自己的耳朵塞住而宣佈根本沒有出現這些問題才是可怕的。」
而剛從日本回到上海過新年的馮正虎,則認為成效其實不大。
馮正虎說︰「效果也不是很大,公開了很民眾都知道,但單獨是政府單向的就跟寫信差不多。問題他注意不注意,因為開放了平台。過去我也試過了,也沒什麼。但有些敏感或是他們覺得是麻煩的問題也不是有回答應。沒有好與不好,公開是最重要,但最好的,就是不要封網。」
有專家認為,微博的出現其實是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更深入民心的一種表現。每個人都有表達和溝通的欲望,而只有百多個字的限制就給予了作家和農民不分高下的發言權,從而推進了草根文化的發展。加上可以利用手機進行發布,真正地做到了隨時隨地發布。例如早前天津一個未完工的高層住宅失火,火災發生4個多小時之後,新華網才作出報道,用100多字簡短描述了火災情況,並配以幾張大火熄滅後拍攝的相片。不過,已有網友在新華網的報道早幾小時前,把拍攝大廈失火的相片利用微博作現場「直播」。
曾是鄧玉嬌案青年網民援團聯繫人巴忠巍表示,在科技發達的社會中,人人只要手持一部相機或是手機,都有機會成為記者,把遇到的不平事、意外等第一時間透過微博向外發放,同時也能督促政府。
巴忠巍說︰「微博有即時,每個公民都有機會成為記者的可能。至少在某些方面來說可以督促政府,把沒做好的工作做好,我相信他們的目的也是好的,之前也聽說過他們請過人一起去討論,但請的都是他們的人,所以有片面性的。」
巴忠巍又說,雖然微博提供了不少渠道發佈信息,但網友也要小心閱讀,因為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有些不法份子會發放一些虛假信息,因而網民要多方求證,莫中圈套。對於網上的言論自由度,巴忠巍直言不諱地表示曾有發表的文章被刪掉,也曾試過博客被禁止使用,令他一度覺得言論自由受到阻礙,對於政府鼓勵網友透過微博反應意見,他說這是他一直希望的事情。不過有時在發表含某些敏感字眼的文章時,也會無可避免要做些妥協。
巴忠巍說︰「我自己也有在寫博客,但是我的博客就有被封過。很多人,包括一些知名的學者都有被封過,所以也不能保證言論自由。如果有時候沒法避免的話,我們也會想些辦法,例如用一些拼音、分格符把它分開的。由於它是一種自動過濾機器,你必順知這些機器,要不你的文章就不能發表。」
截至去年12月,大陸網民的規模已達3億8,400萬,互聯網的普及率進一步提升,達到28.9%。除了以往的留言板、電郵信箱、博客、網絡視頻、手機等互動方式外,曾經幫助奧巴馬贏得美國大選的「微博」,也開始在大陸廣泛受到關注。網民在網上發表文章已不再是娛樂,而是普羅大眾在權利訴求上的一種新方式。廣大網友通過這種集開放、及時、互動、共享特質於一體的網絡交流,幾乎是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有網友大力支持政府推行「微博問政」,認為有效推動大陸的民主建設事業,但成都的蒲先生卻十分質疑。SB
蒲先生︰「我們真的不知道他們是真的想聽意見,還是像以前一樣在引蛇出洞。現在使用網絡都沒有一種安全感,因為反映的意見一定是批評的意見。我們只是希望政府能夠兌現自己的話。」
究竟政府利用微博鼓勵網民發意見的成效有多少?網民真正的意見會否真的傳到領導的耳邊,還是政府說一套做一套的做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