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十年轉變

澳門回歸十周年,中央政府表示對澳門的「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方針高度評價。不過,從境外傳媒的角度,就批評澳門仍屈服於中央的干預,與及仍存在嚴重的貪腐問題。有澳門民主黨派的議員認為,小圈子選舉是助長貪腐問題的洐生,提出普選的訴求,也應效法香港多設言論平台。(文宇晴報道)

與香港相鄰的澳門回歸前後轉變甚大,各項基建項目急速發展;市民生活質素大大提高,民眾普遍對政府的政策表示贊賞。

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多名中央官員剛剛親訪澳門,見證回歸十周年的時刻,可見對澳門的重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早前在北京出席澳門《基本法》實施10周年座談會上,也盛讚澳門能貫徹實施「一國兩制」,在各個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績。

那市民方面,又怎看這十年來的轉變?市民王先生表示,相比以前的葡國政府來說,現在的政府的確對市民關注了很多,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物價高漲,尤其是樓價的大幅度上升,加重了市民的擔子。

王先生說︰「很多方面可以說都是進步了,生活水平我就不多覺怎樣,我只覺得樣樣東西都貴了很多。人工是比我們以前高了,但物價真是貴得厲害。以前我們買一層樓十多二十萬就可以,現在要百多幾十萬。」

不過市民黎小姐卻認為通漲並不算嚴重,對政府的表現頗滿意。黎小姐說︰「物價高漲我覺得影響不大,政府第一有派錢,交通有津貼。澳門人比較滿足,而且無太多的怨言,生活水平都幾好了,最想的就是沒屋的最好有一間。」

據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回歸前澳門的人均生產總值僅為11萬多元澳幣,去年則上升至30多萬澳幣,月收入中位數由回歸時的5千多元升至2008年的8,000元,財政盈餘由十年前的20多億元增加至現時的1,000億元,加上每年到澳門的旅客由690多萬人次躍升到近2,300萬人次。 回歸的10年來的確改變了不少。而令這數字上升的主要行業仍然是依靠博彩業。

澳門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實行博彩業專營。據澳門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澳門賭場在2000年的營業額高達4,920億元澳幣,凈收入158.8億元,佔當年澳門GDP總值近三成,繳納50多億元的博彩稅,佔澳門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還多。賭場直接聘用的員工接近1萬人,也就是說,每43個澳門人中就有一個在博彩行業中工作,成為澳門居民就業的主要渠道。

2002年,澳門把博彩業由專營分發三張賭牌執照,進入競爭的時代。新賭場的相繼落成引來每日數以千計的人。澳門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區錦新指出,隨著博彩業增聘人手,不少學生未畢業就投入「荷官」行列。回歸初期工資中位數未到5千元計算,不需任何經驗的新入職荷官就可以有萬元的收入,相當吸引。不過隨著博彩業的進入調整期,這個現象才得以緩和。

但本身具學者身份的時事評論員譚志強卻不同意。他表示,雖然當時的確令不少未畢業的學生放棄學業去做荷官,不過很快政府已對進入賭場工作的年齡規管到21歲,讓他們有更多時間讀書,不致荒廢學業。譚志強同時又指出,澳門這回歸十年以來,治安、旅遊業以及貪污問題已改善了不少,只是可能發生區文龍事件,傳媒過份聚焦報道而令人有所錯覺。

譚志強說︰「其實貪污問題香港傳媒都有個偏見,澳門其實也改善了不少,只不過發生區文龍這樣的大案,以個別案件去看,這樣是有點問題的。事實上看看德國透明國際的一個組織做了一項調查,發現澳門都不是太過惡劣,而正正破了區文龍案反映了澳門政府有行動,他們觀點是這樣的。」

對此,議員區錦新持不同觀點,他把澳門的貪污比喻是一個充滿了污水的大魚缸,只是撈了一條叫區文龍的魚上來,但那缸水仍然維持著,沒有變過的。除了區文龍這條魚外,還有其他魚在魚缸裡游著。他表示,其實這些貪腐的事件主要是來自舊有的制度。

據澳門一國兩際研究中心在11月的調查顯示,65.5%受訪者希望新一屆政府優先處理的是「肅貪倡廉、打造陽光政府」,比例遠超其他訴求。中心主任楊允中表示,回歸後澳門的確取得不俗發展,但仍有很多改善空間,而一直遺留下來的貪腐問題正正仍是市民心中最想政府優先處理的重點。

在言論自由方面,市民王先生等人指出,普遍的澳門人對政府的怨言也不會太多,認為只要政府不是做得太差,市民就不會有太多的訴求。這一觀點,市民陳小姐也有同感。

陳小姐說︰「例如交通方面仍然未盡完善,又如政府架構方面,但表面上看好像已不錯。如果以我本人來說應該沒什麼訴求,覺得現在澳門方面都可以,每個人都算有工開。」

但議員區錦新卻認為澳門不像香港,香港每日都有不同的論壇、電台峰煙節目,讓公眾把自己的言論表達出去,而社會上亦有不少團體代替發聲。但澳門卻缺少了類似這樣的平台,即使有都不少能句句真心。

區錦新說︰「特別跟主流聲音不同的就不容易出來,甚至電台的峰煙節目都有,但往往跟主流意見不同時,就會遇到阻撓。為什麼在崔世安當選特首後,曾經有一批澳門人想在報紙上登廣告表示反對新人治澳,結果是無人肯登,最後要到香港登。」

第一任澳門行政長官何厚華上任以來,政府後先後兩次「派糖」,得到澳門居民的支持,對於新特首崔世安,外界也表示了很高的期許。不過區錦新表示,關鍵問題仍然落在小圈子的選舉中,從形成貪腐利益輸送等傷害了民生等問題。他又說,澳門人漸有民主意識,不斷在追求民主才能令民生有所改善,因而希望2019年能普選特首。

澳門如香港一樣,回歸以來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實施,如: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有力推進、「自由行」範圍不斷擴大、CEPA及其補充通訊協定的實施、珠澳跨境工業區的設立、國家「十一五」規劃的實施、港珠澳大橋即將動工、澳門填海造地獲批等等。

在這樣的條件下,澳門的發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同。世界貿易群組織於2002年及2007年先後兩次對澳門評估後,肯定澳門特區仍是世界上貿易和投資政策最自由和開放的地區之一。美國傳統基金會2009度「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中,澳門首次獲評為亞太地區第六名,全球排名第21位。

對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座談會上盛讚澳門,更提到澳門為《基本法》23條立法,進一步增強了澳門社會的國家觀念,有力維護了國家的核心利益。有學者認為吳邦國此言詞,其實是反映中央政府對香港現時情况有所不滿意,希望香港向澳門借鑑。那香港方面,會否因澳門的壯大而因此削弱其競爭力?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