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基本法》不含普选承诺 中共「抬澳贬港」漠视两地差异


2019.12.18
macau-compare1 23岁的黄健朗,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新澳门学社脸书 / 拍摄日期不详)

周五(20日)是澳门主权移交20周年,20年来,澳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相较于香港,澳门的政治动荡一直比较少,因此经常被北京形容是「一国两制」的典范。同是「一国两制」下的前殖民地,一水之隔的两座城市,港澳之间有这样的差异,跟两地文化不同有关;跟1966年的「一二三事件」,令澳门变成「半个解放区」有关;跟《基本法》中订明的政制承诺不同有关;也跟两个特区政府以不同手法处理反对意见有关。(吕熙 报道)

澳门主权移交2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相隔五年后,再临濠江,澳门人怎么看?

澳门居民这样说:(心情)很澎湃,澳门回归20周年变化很大,和现在的香港真是有天渊之别。

港澳之间,一水之隔,同为前殖民地,「天渊之别」到底是在哪些方面呢?73岁的澳门居民张女士提到香港近日的抗争,随即表示反感,而对于澳门,她就自我感觉良好。

张女士说:其实澳门就已经是最好,比香港好,香港是被那些人搞到(不成样子),我有个儿子在那边工作,赚不到钱,受了很大的影响。我说他们(抗争者)怎么好事不做,去做这样的事(抗议)呢?他们有没有想到我们这些老人家会担心?以前谁做(中国国家主席)都好,但是现在这个中国政府,全国人民有饭吃,现在中国最富有,特别是中上家庭。美国人不想你中国盖过他,才会打击你,打香港。就是看到你澳门,在澳门和香港中,他(美国)打不到澳门而已。

在澳门经营餐厅的杜先生,就有话对年轻人说。

杜先生说:当然希望主席有时间的话多来澳门,或到社区了解澳门市民对将来的期望,近日香港又发生一起不开心的事,其实我们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一辈,其实是希望年轻人眼光可以放远一点。

不过,杜先生可能未有留意到的事实是,为了「把眼光放远一点」,有澳门年轻人决定离开澳门求学。23岁的黄健朗,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中学毕业以后,他选择到香港升学,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2017年,当时还在念大学的他,回澳以民主派候选人身份参选立法会,成为澳门史上最年轻的立法会参选人。虽然最终未能当选,但这次参选经历,也让他反思港澳两地之间的差异。

黄健朗说:(港澳)相同的地方真是没甚么,因为很多人都会很单纯地觉得,两个都是殖民地,现在变成一国两制了,都是有一本基本法,都有类似的制度,但当两个地方都生活过的时候,就会觉得两个地方很多细节上的东西很不一样。无论是香港人工作上的心态,是比澳门人专业认真很多,又或者这里(香港)的人,政治信仰也是很不一样,反而慢慢地,我对香港的认同变得更深。

黄健朗认为,澳门人的生活压力比香港人小,居住环境整体而言,亦比香港人好,令澳门人习惯安于现状,因此难以理解为何香港人会如此激烈地反抗。而另一方面,澳门人惯于用微信联系,用微博接收资讯,收看中国内地的电视节目,因此和中国内地的文化渐渐趋同,亦慢慢失去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加上澳门本地传媒被噤声,造成了港澳之间的文化差异。

但他认为,港澳两地最大的差异,在于政治层面。在澳门,民主派或反对派的势力,远远比香港薄弱,而澳门民间倾向支持民主派的市民,也缺乏像香港民主派支持者那样坚定的共同理念。

黄健朗说:澳门所谓的民主派都是很松散的一个状态,甚至乎如果你看澳门的传媒都不会特别用「民主派议员」去标签他们,会说他们只是一个议员,只是一个团体,连澳门人都很少会有「民主派支持者」这样的身份认同。澳门民主派势力无论是在立法会,或是在整个社会之中都是相当之弱,他们的得票率也不是特别高,在立法会也只有几席,所以无论是气势上还是政治能量上,都比香港(民主派)低很多。

从八九民运起开始政治生涯,并在澳门主权移交后,连任五次的澳门民主派立法会议员区锦新,分析港澳两地差异背后的根本原因。他表示,香港一直都是国际大都会,但被要求「中港融合」以后,许多香港原来的优势消失,令港人忧虑,因而抗拒所谓的「中港融合」,但澳门却和香港不同,一直以来,澳门都和中国内地的城市非常接近,而历史上的分水岭,就是1966年,澳葡政府时期爆发的「一二三事件」。

当时澳葡政府的贪腐及不作为,在澳门造成极大民怨,加上当时中国内地正爆发文化大革命,种种因素之下,澳门左派人士冲击澳督府,爆发大规模反对澳葡政府的动乱。最终澳葡政府全面失势,更签下认罪书,澳门的左派势力开始全面抬头。

在澳门主权移交后,连任五次的澳门民主派立法会议员区锦新,分析港澳两地差异背后的根本原因。(区锦新办事处脸书 / 拍摄日期不详)
在澳门主权移交后,连任五次的澳门民主派立法会议员区锦新,分析港澳两地差异背后的根本原因。(区锦新办事处脸书 / 拍摄日期不详)

区锦新说:(「一二三事件」后)驱逐所有亲台湾的势力,要全部赶走,天主教会在事件受到冲击后,天主教会亦保持所谓「非政治化」,就是所有政治(问题)我们不管了,我们只做社会福利、教育的工作,其他政治上的问题不再过问。就变成一二三事件之后,亲北京系统的社团基本上完全垄断澳门的民间社会,无论是中华总商会、街坊总会、工联、妇联、青联、学联等,垄断澳门整个民间社会,当时已经有人说,澳门是一个「半个解放区」。

主权移交前30年,澳门已经是「半个解放区」,因此主权移交后的20年,即使中澳关系愈来愈密切,澳门人对于「中澳融合」以及「一国两制」,都没有香港人那么抗拒。

而除了历史原因,港澳之间还存在一个根本差异,就是香港《基本法》订明香港特首和立法会,最终要达至以普选产生的目标,但澳门的《基本法》,却没有这个部分。

区锦新说:当然不是没有写就不能普选,但问题是没有写,至少是中央政府并没有承诺过给澳门人有双普选,在这个情况下,澳门要争取民主普选的困难度会更大。

即使争取民主普选的声音不大,澳门近年亦曾爆发大型社会运动。2014年,澳门政府提出《候任、现任及离任行政长官及主要官员的保障制度》法案,亦即外界所称的「离补法案」,大幅提高官员的离任补偿,更建议特首在任期内可享有刑事豁免权,引来民间强烈不满,批评是「高官自肥法案」,触发两万人上街游行,为澳门主权移交后最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政府最终在四日后撤回法案。

2014年,澳门政府提出 「离补法案」,触发两万人上街游行,为澳门主权移交后最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政府最终在四日后撤回法案。(脸书图片 / 拍摄日期不详)
2014年,澳门政府提出 「离补法案」,触发两万人上街游行,为澳门主权移交后最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政府最终在四日后撤回法案。(脸书图片 / 拍摄日期不详)

2015年,澳门政府曾向立法会提交《区际刑事司法协助法》法案,相当于澳门版的「送中条例」,但后来澳门政府主动撤回法案。

区锦新认为,港澳两地政府其中一个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澳门政府不会以「政治斗争」思维看待反对声音。

区锦新说:澳门政府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他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他没有用一个「政治斗争」的方式或思维去看社会的反对声音。如果以2014年的「反离补」来说,如果他用一个「政治斗争」的思维去看,政府是一步也不能退,就类似林郑月娥、叶刘淑仪,甚至当年八九民运的邓小平的「政治斗争」思维。澳门政府不是,你反对吗?那我把它收回。

他认为,澳门政府及早撤回引起社会反感的政策,成功缓解民间的不满情绪,亦避免事态升级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前澳门大学政府与行政学系副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客席副教授仇国平,曾经在澳门教学12年,他认为港澳两地之间的差异愈来愈大。

前澳门大学政府与行政学系副教授仇国平认为,港澳两地之间的差异愈来愈大。(仇国平脸书 / 拍摄日期不详)
前澳门大学政府与行政学系副教授仇国平认为,港澳两地之间的差异愈来愈大。(仇国平脸书 / 拍摄日期不详)

仇国平说:以前两地市民在政治上都比较冷感,比较埋首于赚钱享乐,简单而言就是「经济动物」。现在香港很明显就是整个城市政治化的程度高了,年轻一辈对于政治的敏感度高了,参与的程度高了。但在澳门,似乎还是维持著十几年前的情况,简单而言就是由下而上的(政治)参与很少。澳门人之所以社会参与少,之所以仍埋首于经济活动,似乎仍因为对政治参与比较恐惧,可以参与的空间也比香港少。

但他认为,香港和澳门,都一样面对政治自由被打压的问题。

仇国平说:相同的地方是政治自由似乎都愈来愈少,刚才都说到澳门的政治自由度是少了,游行示威没有以前那么容易,特别是牵涉到一些政治敏感的议题。香港过去半年的抗争运动我们都看到了,警察会随时拘捕一些示威人士,即使拘捕之后无法控告。

港澳双城,历史民情双向而行,但威权之下,两地之间却有微妙连结。今年八月,有澳门网民发起「反警暴」默站,声援香港的反送中运动,但被澳门警方禁止,更有市民被捕。

但到了十月一日中共建政当天,澳门多处都出现标语,上面写著八个字─「港澳连枝,风雨扶持」。

今年八月,有澳门网民发起「反警暴」默站,声援香港的反送中运动,但被澳门警方禁止,更有市民被捕。到十月一日中共建政当天,澳门多处都出现标语,上面写著八个字─「港澳连枝,风雨扶持」。(脸书图片/ 拍摄日期不详)
今年八月,有澳门网民发起「反警暴」默站,声援香港的反送中运动,但被澳门警方禁止,更有市民被捕。到十月一日中共建政当天,澳门多处都出现标语,上面写著八个字─「港澳连枝,风雨扶持」。(脸书图片/ 拍摄日期不详)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