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替改革開放揭開序幕 邱小平為推倒重來埋下炸彈

0:00 / 0:00

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日前提出工人在黨領導下參與私企管理後,引發了企業和專業界的高度關注,多名律師和媒體人批評,邱小平的講話,讓人回憶50年代初期的公私合營運動,近期頻繁的私企混改,也讓人疑慮類似猜測並非空穴來風。(黃小山 / 程文 報道)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提出「黨要領導工人共同管理民企、共用民企發展利潤」,的說話周一(24日)曝光後,即受到廣泛關注。

據全國總工會官方發布的消息顯示,三個部委本月11日在杭州舉行會議,除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外,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尹德明,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魯勇也有出席並講話。

此事公開後,律師陳有西發文批評邱小平,稱他為「法盲部長」,要求他學習《公司法》,並稱私企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會,雇員沒有權利參與。

陳有西還要求邱小平學一下《國際共運史》,稱即使是中共當初解決勞資糾紛的途徑是成立工會,以對話協商向資方提出基本的職工權利,而不是要求資方出讓管理權。

此外,根據《國資管理條例》,國資才是應該有全體職工參與管理。

邱小平的言論曝光後,很快引起了商界關注。多名企業家即在傳媒圈詢問,此事背後是否有高層的授意。有人更直接指出,嗅到了公私合營和土改的味道。

律師王才亮也在文章中指出,邱小平的言論看似政治正確,但實際違反憲法與法律。他認為,像邱小平這樣公然宣傳違法的極左言論造成社會動盪,不僅要給予黨紀政紀處分,還應該以尋釁滋事罪量刑。

本台記者查詢顯示,「職工參與私企管理」最初的說法,始於幾年前,及後在2016年10月,全國總工會發布了《關於深入推進非公有制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見》,並要求各地工會建立制度,擴大工作面積極推進。

前藝術研究院學者吳祚來認為,官方此舉試圖解決一定程度的直接控制民企,以及解決民企中員工權益的問題,但以這種挑起民眾鬥民眾的做法,本身很荒唐。這也可能是官方想借此轉移社會上諸多的矛盾焦點。

吳祚來說:私營企業員工參與管理的話,只有成立工會來對老闆進行一個權利上的博弈。沒有純參與管理的,就是想在某種程度上民營企業受到一些制約。因為他們覺得民營企業呢,共產黨的組織呢進入不了。想老百姓更多的參與這個管理,一個是削弱民營企業的權力,第二個呢民營企業在勞工權益方面也確實不是很好,他就是想讓群眾來鬥群眾吧,轉移老百姓的一些視線。

吳祚來還表示,目前這種提法也不具有太多的可操作性。並且官方要是試圖強推的話,很多民企會關門了事。

吳祚來說:共產黨當年即使靠工會靠農會起家的,參與民主管理他這個並沒有太實際的意義,而且這個也不太好落實。可能有些企業會象徵性的做一做,但是你這個老百姓太多的參與私營管理,老闆沒甚麼權利了,他最後就不搞了,他這個是沒甚麼意義的。

傳媒人陳先生則表示,根據官場慣例,邱小平的表態基本源於對高層領導的一種變相表述,而這個所謂的民主管理,其核心依然是黨要以民主管理的方式,在民企成立組織並安插人員,對民企進行直接管理。

陳先生說:這個事肯定是有官方背景的,因為他是人社部出面說的這個事,他肯定是領會了所謂的中央意圖之後才會有這樣的。這是個正式的放風,不是像上次那個甚麼公私合營的民間的形式。那我的感覺他裡面的所謂的員工當家做主是假的,其實真正的核心的是要求企業必須要搞黨組織,他這個真的有公私合營的意思的。

陳先生還透露,2014年就已經開始要求建立黨組織,但是當時大家都是應付差事,比方隨便找個負責政府關係的人去做這個黨支部書記。但現在看來,習近平是想把所謂的黨控制社會,黨控制一切落實。比如利用各級的行政機關去強行染指企業管理,並以建立黨掌控的工會,對私企進行控制。

陳先生認為,習近平的思想基礎就是毛澤東那一套,因此,他想用這樣的方法徹底控制私企。大型民企現在已經首當其衝,接下來,中小民企,都可能被黨以種種方式強行染指。

陳先生說:這件事也可以看出習近平他的整個思想來源基本上就是毛澤東的那一套,他要用毛時代的黨管治社會的方式去控制這種私營企業。他下一步肯定是從重大的企業開始,然後是中型,甚至微型企業都不排除,一定要建立所謂的工會和黨組織。

本台記者分別致電全國總工會和人社部,但兩個機構都無人接聽電話。但擁有大量私企的廣東省政府,則對此表態謹慎。

廣東省人社廳諮詢熱線在回應本台記者採訪時稱,目前這只是邱小平的一次講話,但他們沒有看到與此有關的任何正式文件,廣東人社廳也沒有發布相關的資訊,因此,他們對此不予評價。

廣東人社熱線:參加私營企業的管理?這邊沒有收到相關的資訊哦。然後先生你是想問甚麼呢?他是一個講話,他也沒有落實甚麼,沒有說他要辦理甚麼,他也沒有出示甚麼文件依據。我們這邊也沒有收到相關的資訊,因為廣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根本沒有發布相關的資訊,我們只針對現有的政策做解釋,不對沒有的政策做猜測。

近10多年來,中國經濟界出現大規模的國進民退現象,同時造成大量效益低下的國企深陷債務。2015年,中國政府力推國企混改,試圖引入民間資本承接巨額的國企債務。但此後,大量盈利狀況優良的民企也成為混改對象,國有資本強行進入,並以行政指令的方式爭奪企業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