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第五波疫情下,港府有意營造全港上下同心抗疫的氛圍,除了不少大財團、組織等捐贈物資,當中最常曝光的便是由建制派組成的「全港社區抗疫連線」(下稱:連線),他們甚至更被港府多次點名,並將內地供港物資交由其派發,擁有至少2.2億捐款連物資額。黨媒形容「連線」為負責統籌贈港物資的民間抗疫公益組織,而在電視廣告上也能看到其蹤影。這個前年2月初才成立的組織,為何成為港府依賴作社區動員的主力?而這個組織有何來頭?
「連線」獲港府重用 屢代派內地供港物資 包括逾 500 萬套快檢包
「連線」於香港第五波疫情下,屢次出現在港府新聞稿上,例如中央捐贈共60萬盒的抗疫中成藥,其中17萬盒已撥給民政事務總署透過「連線」及其他熱心社團在社區派發。除了派發中成藥,「連線」亦有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3月25日記者會上說:「我們亦透過一些社區團體,特別是『全港社區抗疫連線』,亦派了超過500萬套(快速抗原測試包)。」

而且不止港府新聞稿,本台翻查資料,原來早在2020年2月底,亦即「連線」成立初期,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向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發信,題為「同舟之情,攜手走過崎嶇」,當時已提到「『連線』積極行動,籌集資金和物資在全港開展社區抗疫行動。」
陳積志曾形容「連線」為牽頭人 標誌着官民合作的抗疫機制
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3月中接受傳媒訪問時更直言,「連線」的成立標誌着官民合作的抗疫機制全面啓動與順利對接。在港府的呼籲及「連線」的牽頭下,各個同鄉會、社團及基層組織踴躍參加,抗疫團隊組織義工隊,並說「他們出錢出力出物資,充分顯現眾志成城的決心。」
「連線」在前年 2 月才由建制派牽頭成立
本台翻查資料,「全港社區抗疫連線」並非紮根地區多年的組織,而是於2020年2月6日由建制派港、九、新界30多位社會人士牽頭成立,但公開資料不多,只以各界社會人士成立居稱。港區人大代表、觀塘區議會前主席陳振彬,及鄉議局前副主席張學明擔任發言人。不過今年,則主要見陳振彬出席活動居多。
陳振彬除了是港區人大代表,亦大有來頭。林鄭月娥參選特首時,陳振彬曾為她作競選,擔任競選辦副主任,不時與她拜訪選委拉票,更於去年獲頒大紫荊勳章。此外,他亦涉獵多個社團,例如是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九龍社團聯會永遠會長,也是團結香港基金顧問等。

在「連線」的成立儀式上,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榮、九龍社團聯會榮譽會長王惠貞、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陳勇均有發言,介紹各區抗疫連線運作情況。當時「連線」提出4大目標,包括廣泛收集民意並監督政府、籌集防疫資金和物資、加強社區抗疫宣傳,以及全力採購防疫物資和生活用品。
早在 2021 年已幫民政事務署做疫苗接種
「連線」早於1月中屯門區出現懷疑新冠病毒隱形傳播鏈個案時,已開始獲政府「重用」。民政事務總署當時已透過「連線」,向當區居民派發3千份快速測試套裝;另外也透過「連線」向沙田區及東區居民,分別免費派發6千套及3萬新冠病毒快速測試套裝。
不過翻查資料,「連線」並非第五波疫情方受政府「重用」,雖然成立只有短短兩年,他們早於2021年已幫民政處推行疫苗接種。灣仔民政處去年10月22日聯同灣仔友好協進會、「連線」進行「灣仔區長者疫苗接種日」;又於同月與黃大仙民政事務處主辦「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千人接種在大仙」。
高官屢棒場「連線」活動 關係密切
「連線」過去的活動不乏港府高官出席,也能見其與官方的關係密切。3月20日,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參與「全港社區抗疫連線」籌辦的抗疫物資派發活動,將物資派發到九龍城區有需要的家庭。而3月10日進行的「同心抗疫關愛有我——居家隔離援助行動」,連民政事務局署理局長陳積志也有出席。
另外,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也曾於上月28日,到「連線」位於九龍灣青少年軍的義工總部探訪,以示打氣並參觀物資存放區,了解派送物資流程。

疫情初期相對不太活躍
相較之下,「連線」成立初時,其抗疫角色並未有如其在第五波疫情時重要,規模未有如此龐大。例如成立初期曾派發56萬個口罩給市民、向2千多位清潔工贈送口罩和防疫小冊子、在全港18 區舉行「百萬口罩獻愛心」活動, 向弱勢社群及65 歲以上長者等派發口罩合共100萬個等。另外在3月中,主辦「社區齊心 萬店抗疫」活動,由全港各區工商聯協辦,稱共向全港18區商戶合計派發25萬個口罩,及2.5萬支消毒搓手液。
第五波疫情下最為活躍 收捐款連物資額至少超過 2.2 億元
直到第五波疫情襲港,幾乎每天都在新聞上看到「連線」相關的報道。本台再透過公開資料嘗試作統計,單單在第五波疫情開始至3月31日,「連線」已收到來自各界的捐款至少6750萬元,當中包括香港賽馬會及螞蟻集團分別捐出1千萬、香港廣州社團總會捐款500萬、中資慈善基金把募集到的500萬港元轉贈給「連線」等。

至於防疫物資方面,總金額亦超過1億5706萬,當中包括口罩、面罩、快速測試劑、連花清瘟膠囊等等。例如,化妝品連鎖集團莎莎3月透過旗下莎莎美麗人生慈善基金向「連線」捐贈防疫物資共7.4萬件,包括5萬支快速測試劑、1.5萬個面罩及9千盒連花清瘟膠囊。除此之外,「連線」也額外受捐至少77萬套快速測試劑。合計捐款連物資金額至少超過2億2456萬元。
「連線」亦像陳積志所謂「牽頭人」的角色,在2月中發起全民抗疫「同心抗疫關愛社區」行動,呼籲工商界捐贈防疫物資,又招募抗疫義工。2月尾也統籌「全港抗疫物資愛心大派送」活動,與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香港福建社團聯會等26家省級同鄉社團,派發超過價值470萬元的物資等。其後再與「香港義工聯盟」於3 月初聯手成立「全港抗疫義工同盟」,並特別成立「義工關愛基金」,當時據介紹,第一期已募集達港幣3300萬。另外也一起發起「線上醫療諮詢服務行動」,組織了926名香港醫生,以17個網上渠道及平台為市民展開一系列醫療諮詢服務。「連線」又組建「十八區抗疫愛心隊」,凝聚義工,將籌集所得的物資處理包裝,並派發到有需要的人士手上。
坐擁巨量物資 然而派發準則等欠透明
「連線」擁有如此龐大的物資,如何作有效管理?資金又能否妥善用作購買物資?本台出席3月25日舉行的「香港社福界聯合抗疫大行動」採訪活動時,向「連線」總召集人陳振彬查詢相關派發物資數量時,他只說「連線」的成立是「急市民所急」,成立至今已購買5至6千萬個口罩給有需要的市民。
陳振彬說:物資方面我想我們至少派了幾千萬個出去,因為所有物資一來,我們第一時間就送出去, 我們不希望聚積在這裡,而幫到有需要的人。我們始終有民間力量,就能夠反應迅速。而且因為我們有3千多個地區義工,很熟悉每一區哪些人需要甚麼。
至於「連線」為何能擔此重任,屢次為政府派發物資?陳振彬說因為港府知道他們有龐大地區網絡。而他曾是18區區議會主席召集人,對各區熟悉。
陳振彬說:防疫抗疫始終是政府做主導責任,我們只是配合政府。而政府知道我們的地區網絡及企業網絡夠多及快,所以有些地方用得著我們,我們一定全力配合。
雖然「連線」在疫情以來擔當重要角色,卻是至到3月29日,才在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團隊的支援下,「連線」始建立義工及物資管理平台「連線抗疫服務系統」,由記錄物資庫存、處理義工登記、接收物資及義工需求、義工服務及物資配對,到記錄義工服務時數,一站式在同一個系統處理。據指整個系統由構思、測試到正式運作,需時約兩星期。
本台周三(6日)嘗試再向陳振彬電話查詢,成立了「連線抗疫服務系統」後,是否更有效管理並共捐贈了多少物資,惟未獲回覆。
記者翻查資料,發現包括「連線」在內的「全港抗疫義工同盟」推行了「安老院舍抗疫物資支援計劃」,他們曾公布截至3月20日,全港共完成763間院舍的抗疫物資支援。共計送出口罩164萬個,快速檢測包73萬個,連花清瘟膠囊等中成藥超過5萬盒。
相較紮根至少 50 年的地區組織 資源有明顯差距
相較之下,本台也嘗試聯絡一些地區組織及團體,查詢有關物資派發的安排,卻見資源及規模上與「連線」有明顯差距。以早於1971年成立、主力服務基層家庭及新移民等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為例,其副主任施麗珊向本台透露,第五波疫情下已派發物資予過萬個家庭,當中收到的捐助物資有超過10萬個檢測包、50萬個口罩、1萬支消毒酒精搓手液噴霧、2萬元飯劵、300萬超市劵及300萬基金用作讓失業人士交租或支援三餐等。但她表示,未計算獲捐贈物資所涉的金額。
區議員:港府忽略地區已有的平台
有區議員也認為,港府忽略了地區已有的平台。深水埗區議員李庭豐表示,大眾也希望了解「連線」是如何運作等。
李庭豐說:已有的平台又不用,但就成立了這個「連線」。但這個「連線」如何運作,有沒有認證?認證的意思是有甚麼人認得到是他們(做)?哪些區分會多些人?是策略的問題,但似乎不太看到。
商經局未正面回應是否跟進「連線」派發物資去向
本台亦向商經局查詢,亦未有正面回應有關交由「連線」派發的原因,及有否跟進「連線」派發物資的去向及準則等。商經局著依據4月2日所發出的新聞稿指,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援下,特區政府採購了大量醫療物資。這些物資透過相關政府部門、「連線」及其他熱心社團等多個渠道分發予弱勢社群、接受治療和有需要的市民。
而民政事務總署則回覆指,港府希望透過「連線」的地區義工網絡,及其派發防疫物資的經驗,盡快將中央援港抗疫物資發放給有需要人士。又指港府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派發中央援港抗疫物資。
港府強調要動員全港抗疫,但第五波疫情下獨缺區議員的崗位,也有地區團體未能申請撥款用作抗疫,請留意稍後本台刊出的報道。
記者:淳音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