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港府「通缉犯」朱牧民 成功说客有学问

2022.02.01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港人华府游说团体「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前执行总监朱牧民(Samuel Chu)去年8月辞任,之后成立了新组织「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继续为港人发声。朱牧民的父亲朱耀明牧师是2019年「占中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朱牧师参与了1989年北京天安门学运之后,营救国内学生知识分子的「黄雀行动」,更是广为港人所知。朱牧民如何接过父亲的棒,为香港发声呢?本台专访了朱牧民。他直言辞任HKDC与自身安全无关。他并以营救五名滞台香港抗争者来美国为例,细说港人在美游说,成功要靠够本土与人脉。

2019年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期间 ,「占中」运动发起人之一朱耀明牧师的儿子朱牧民,在美国华府牵头成立HKDC。之后,朱牧民因参与了多条有关香港的法案,为香港游说渐渐为香港人所认识。

上年8月他离开HKDC,未有交代原因。其后他仍有出席多场国会听证,但都是个人身份。直至去年底,传媒开始收到新组织「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的新闻稿,他的最新去向终于变得明确。

朱牧民成立新游说组织 认为成功关键在于人际关系

朱牧民表示,新组织「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在去年11月正式开始运作,据网页介绍,其使命是提倡美国牵头及制定政策,促进所有港人的人权和民主。他对本台说,在美游说要有效达到目标,在于如何争取美国的人民、在地政客、以至美国媒体认识香港。而「人际关系」则是连结香港与美国本土政治利益的关键。

朱牧民说:其实我离职HKDC之后,在美国对香港的工作没有停过,无论是甚么组织、甚么名称,其实不是最重要,在美国我认为,我由最初开始已经说,在美国政治上如何去真正有效果或者有政治的推动力,是靠人际关系,而我过去几十年在美国的国会、白宫或者其他非牟利团体建立的关系,其实那些是最重要,长远来讲是最重要。

「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现时成员只有两人,朱牧民是创办人兼总裁,「铜锣湾书店」商人桂民海女儿Angela Gui是董事会成员。朱牧民解释,Angela Gui在营救爸爸一事上,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去游说及提高关注度,认为她的亲身经验,有助组织的长远政治游说工作。

自己既熟美国又知香港 可填补连接美港的沟通缺口

在离开HKDC到成立「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的三个月间,朱牧民说自己一直挂念香港,并不时思考香港的民主运动,如何从本地的街头抗争,延伸到海外的美国国会山庄,形成一股持续的政治力量。

他又提起5名香港抗争者于2020年7月成功偷渡台湾,辗转流亡到美国寻求庇护一事。他承认,这一行动他有份安排,并认为类似敏感事件,仍需要一个美国当局熟悉的面孔去处理。

朱牧民说:我想现在很多香港民运人士可能新来到美国,他们有些不同的需要,或者短期上有些优先次序是不同,但当我有少少时间去回想,香港最需要是甚么?我记得第一个星期离开HKDC,其中一个国务院的人打电话给我说,我只想知道我是否仍然可以继续打电话给你,想知道你会不会再听我电话。因为有很多幕后的工作,例如当时我在HKDC里面,帮助过五位在台湾流亡过来美国的人,是非常敏感,非常之政治上敏感问题。所以其实我离开HKDC之后,继续和不同的国会又好、白宫又好、国务院的人讨论时,他们都说我们一定要继续有一个对香港民主运动有认识,但又有美国政治专长的人。

他指自己过去与美国政界建立的信任,加上对美国政治文化的熟悉,以及对香港局势的了解,能够帮助香港民主运动,填补一个连接香港及国际的沟通缺口,向各国的人民、政客、以至媒体解释香港的事。

政治远见非一朝一夕建成 靠在美的数十载人生经验

朱牧民觉得香港倡议人士欠缺在美国的人生经验,「香港人见到香港有事,就马上react(回应),但更应该看长远」。他认为如何将香港的事,连结到美国的政治利益上,才是最重要。

朱牧民说:因为很多时候我觉得,香港人会觉得香港是最重要,当然每天起身都是想著香港现在发生甚么事,但是你要知道,对美国国会、或者美国人没有这个意识,但你如何去将这件事去翻译,去继续令他们感觉到,这是和他们日常生活有关呢?从11月开始「Campaign For Hong Kong」都是做一些幕后的工作,因为很多时候未必能够见到,在新闻上见到,正如我刚才所讲最重要的是如何继续让美国的,不只是议员政客,以至美国本身的公民,如何让他们继续认识及理解香港发生的是甚么事。

他举例指,2019年当时的NBA休斯顿火箭队的总经理莫雷(Daryl Morey)在推特上发表支持香港争取自由的帖文后,因为备受压力而要删帖及致歉,事件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让美国的普罗大众知道中国的专制会危害美国人的言论自由,以至利益。他当时马上买了十多张NBA赛事的门票,叫一些香港人入场举牌声援莫雷,唤起美国本土对香港的关注及支持。

离开HKDC与安全无关 感有责任为香港人继续发声

朱牧民在六四事件后,由爸爸安排送到美国,一直低调生活至2019年,一场「反送中」运动让他不只在香港的媒体上频频曝光,更在2020年《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成为最早一批被通缉的海外港人,他也是首位被香港政府通缉的外国公民。

在他离开HKDC的不久之前,刚巧香港传媒《星岛日报》独家报道称,「12港人」之一的李宇轩曾透过朱牧民,向美国参议员提交共144名中港政官界及警队高层的制裁名单,所以有亲中传媒在朱牧民辞职后,把两件事联想成为朱牧民因为遭李宇轩「笃灰」而辞职「想甩身」。朱牧民向本台否认离开HKDC是担心自身安全,更反驳指自己没有停止公开出席听证会、在社媒上公开发布动态,已说明辞任与安全无关。

朱牧民说:我从来都没有隐瞒,我迎接过黎智英、李柱铭、李宇轩,以及很多前线的示威者,这是公开的纪录,跟我离职没有关系。我过去尤其在2019年的时候,在《国安法》实施之前,我一早已经讲过,我知道迟早,香港有一日不能够自己为自己发声,人不能够离开香港来美国、到英国、到欧洲,甚至乎可能留在香港都不能发声,现在在香港可能提起我的名字都会被捕,所以为甚么我一直都有这样的目的,就是我有一个责任,作为一个在美国的生活的美国公民,现在是我的责任去继续发声,特别是知道本身在香港的人,没有在这样的自由或者的选择的时候。

朱牧民表示,「The Campaign for Hong Kong」会陆续公布其他成员的名单,又指出除了游说工作,培训并连结更多个人或团体,长远为香港的人权及民主出一分力,也是组织的工作目标之一。

记者:胡凯文 责编:何景文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