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居民阿珊去年親眼目睹一頭小狗被虐待後遭受巨大痛苦的情境,雖然已事隔一年,但每次想起這頭小狗吃過那麼多的苦,想起牠英年早逝,都會悲從中來。阿珊回想說,去年一名動物網友發現一頭被虐待後遺棄街頭的小狗,於是開展一場拯救行動,她也積極參與。當時看到小狗的四只腳已被砍掉,全身血淋淋,慘不忍睹。他們輪流為小狗治療和餵食,但小狗痛得不能進食,拖了幾個月,小狗因為細菌感染,最終不治。
阿珊指,大陸的歧視動物社會風氣,主要是由於現時無法例保障小動物,市民沒有尊重動物生存權利的公民意識,加上中國人尤其是廣東人過去都有吃狗肉野味的習慣,在廣州,專門吃狗肉野味的食肆就隨處可見,沒有禁食貓狗肉的法律,政府監管又不足,虐殺動物的行為無日無之。
阿珊說,早前有網友在廣州郊區發現一屠宰貓狗場,挺身舉報。怎知換來公安說,“人都未理掂,點會理狗”的回應。致電到衛生部門也沒有人理會,其他部門也互相推搪。她慨歎,即使動物保護法出台後,也不知由哪個部門監管和執行。
阿珊表示,現時關注和保護動物權益都是民間的志願人士,不受政府支持。2009年,廣州實施養狗登記年費500元措施,引發大批狗隻被遺棄街頭,民間的動物收容站因資源有限,也無能為力救助。她批評當局只懂得收錢,承諾興建狗公園等設施卻未有實現。
在香港的中國政法大學客助教授王友金表示,動物保護法遲遲未能出台,最大障礙是民眾對動物保護和動物福利的觀念。在西方國家,虐待動物會被檢控處罰,狗咬傷人狗主也需要作出賠償,但這種觀念在中國就非常薄弱。加上中國人吃貓狗肉的惡俗食風,許多人都表示無法接受動物保護福利的提法。王友金認為,動物保護法現時仍未成熟,時機未到,即使能立法通過,能否徹底執行亦成疑問。
不過,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會長盧荻教授對此持不同意見,認為有法律依據才能要求執法部門追查監管虐待動物的行為。她說,若能實施法例保護動物,總是一個進步和保障。
盧荻認為,一個文明和法治完善的國家必需要有動物保護法和反虐待動物法。她希望中央政府能儘快通過反虐待動物法,並全面進行公民教育,讓市民對動物有所認知理解,尊重和接受,達到減少及阻止虐待動物的最終目的。
中國首部“動物保護法”在去年初征集意見通程中,有不少市民對動物福利和禁食狗肉提出質疑,法律專家經過討論,決定改變提法,起草“反虐待動物法”,去年中已完成有關專家建議稿,並提交中央和人大常委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