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日记(第十一集)――海婆婆
YouTube視像資料
居於貧困烏汶府的海婆婆已經80歲,今年10月,她終於在一場長達32年的抗爭中,取得勝利。現時已家傳戶曉的海婆婆,在過去32年來,一直致力為失去的農田土地抗爭,從未放棄過。但她的故事一直不為人所知,直至2004年,她在水壩上鑿開一個大洞,才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
以往她的農田收成豐碩。海婆婆說:在我的農田被淹沒之前,每年的稻米收成都裝滿了兩大卡車。除了稻米外,我還種了很多蘑菇、竹笋、樹木等。
1977年,一項水壩工程在流經海婆婆農田的支流上展開,把村內的農田淹沒。由於海婆婆拒絕簽定,同意水壩工程的協議,結果她得不到任何的賠償。
海婆婆表示:當時政府有關人員到來游說我們簽名,但我知道水壩工程必定會沖毀我的農田,因此我拒絕。
海婆婆及家人從此就展開漫長的抗爭,但亦因此令他們本來已經貧困的生活,更加窘迫。
海婆婆表示,期間,他們多次與政府交涉。“從1977到1993年,我們就不停與政府交涉,先找地區政府交涉,有時一日去兩次,我們又去找過縣政府,試過一個月去四次,最後連中央政府有關的部門亦去過。”
2004年的三月,當時已經抗爭了近30年都無結果的海婆婆,終於按奈不住。
海婆婆表示:同年四月,我們在水壩附近築起簡陋的帳棚棲身,持續進行抗議。五月份,我們就在水壩上鑿開一個大洞。警察到來拘捕我們,我們並無反抗。但當我們向警察出示相關的土地擁有權的證明時,警察決定不拘捕我們。
當時的他信政府進行調查後,宣布水壩正式停止運作,並批准海婆婆取回原來的耕地。
海婆婆表示,我可以再種稻米,被淹沒的農田,水位逐漸消退,農作物生長得很好,就好像有神靈及天使的保護和幫忙。
海婆婆取回土地五年後,才獲得阿披實政府給予相當於三萬六千美元的賠償。
在東南亞這個盛產稻米的地區,河流及農田的關係,對數以百萬計的農民意義重大。隨著湄公河及其支流領域的迅速發展,好像海婆婆這樣進行經年抗爭的例子,到處可見。海婆婆向總理呈獻一個未完成的竹籃,比喻無數在亞洲的貧困農民,正在等待著公義的來臨。
海婆婆表示,我們的使命尚未完成,我會繼續奮鬥。雖然我的抗爭暫時告一段落,但我親愛的鄉親們的抗爭仍未成功,我們還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