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集聲音資料Opens in new window ]
[ 第二集聲音資料 Opens in new window ]
[ 第三集聲音資料Opens in new window ]
潘小姐認為,粵語涉及中國人不同族群的文化權利,而禁摩則傷害了升鬥小民的生存權,佛山有一百幾十萬輛摩托,都是平民的普通交通工具,如她一位網友所言:一個80後從學校出來,先買他能買得起的幾千元價位的摩托,奮鬥10年左右,可以買到自己的私家車,這本來是一個勵志故事,但政府把這個平凡的夢想徹底擊碎。這恰恰證明,在這個國家公權力壓倒公民權的專制社會裡,你有的東西是黨和政府“賜予”的,它隨時可以把這些東西拿走,讓你一無所有。
廣州萬人“散步”撐粵語,抵制普通話的文化霸權。適逢廣州亞運臨近,當局一定後悔不迭,偏在敏感時刻挑起語言紛爭,但廣州市民通過網絡策動集體“散步”之舉,令專政機器寢食難安,“將一切不安定因素消滅於萌芽狀態”,乃六四後的黨訓鐵律。同樣,抵制禁摩的公民行動也必須被嚴厲取締。
潘小姐說,社會已經如此不公不義,禁摩更加劇族群對立。政府還組織“專家學者”去論證禁摩的好處和必要性,這些“專家”不但屈膝於權力,還成了商家企業的小廝,只要有錢收就順竿子爬。據統計,超過百分之七十的縣市級官員把親屬和財產轉移海外,那些“專家學者”的智識階級亦然,他們節衣縮食也要把後代送到國外。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他們都懂這道理,也有沉船意識,所以他們在中國都屬“暫住人口”。只有被教化要愛國、要有民族自豪感、要對黨和政府感恩的黎庶子民,才和這個國家生死廝守。百姓卻別無選擇,他們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甚至連“做穩奴隸”(魯迅語)都談不上,根本就是“盛世”和“強國”的囚徒。
是次撐粵語集體“散步”,發起和參與者多系80後青年,今日挺身捍衛母語的卻是80後的新生代。這足以證明,新生代的公民意識在覺醒,在抬頭。中國千年專制,中共建政後更登峰造極,公民權和黨意志對峙將是長期的,但中國的未來屬於中國人民,專制政治不可能永遠鉗制21世紀的現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