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0:00 / 0:00
廣州小市民來電,他說新年伊始,"主席套餐"、"慶豐包子"這些大熱詞語擠爆網絡,習近平到北京月壇國有企業慶豐包子舖吃了二兩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花了21元。這一頓御膳就成了天大新聞和"感人"的親民秀了,仿佛一個新紀元伴隨著豬肉大蔥的香味撲鼻而來。
小市民說,官方媒體爭相贊頌之余,卻很少人會去算一筆賬,如果一頓飯21元是節儉的話,假設普通工薪階層的一個人三頓都吃包子,早餐只按10元計算,那麼這個人一月要花多少錢吃飯?他還能不能養家,能不能供小孩讀書?這樣一計算,節儉二字就成了諷刺。
小市民承認習近平身邊的公關顧問比起昔日胡錦濤蹩腳的團隊強得太多,加上習本人的紅二代性格,說話行事都與前任木訥刻板的形象迥然不同。胡錦濤做親民秀,對象不是假扮的就是經過千挑萬選,結果收到的只能是反效果。習近平包子秀的傳播卻要高明和巧妙得多。不過黨的喉舌的百般諂媚卻讓人倒盡胃口。這些喉舌當初罵"美帝"吃炸醬面、坐經濟艙,它們噴夠了陰謀論的唾沫,現在卻齊齊出來給習總書記的包子秀唱贊歌,情何以堪?
有沒有人想過,這場包子秀正是"普世價值"對中國人民的演示。習近平走入包子舖與民同食,盡管比起真正普世價值,這出包子秀還顯得稚嫩笨拙,然而就像PM2.5標准一樣,中國終歸要認同這一普世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