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廣州張同學來電,他從高三時來電到現在結婚生子,已經從學生成為社會中堅的一分子。他有個強烈感覺,後極權時代的中國青年一代不能理想,只能世俗;不能思維,只能灌輸;不能妄議,只能忠誠;不能文化,只能娛樂。被強權捆綁的這代人,沒有辦法知道怎樣才能穿過今生走到憧憬的未來。
專制主義的不但鉗制人民的今生,連未來都不容人家有自由選擇。胡溫時期的說辭是中國窮,底子薄,人民素質低,還不適合民主選舉。無論如何,胡溫時期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中國的政治文明和公民權利均未達標,有待努力改進。而到了習近平一朝,陡然有了“三個自信”,就是中國已經非常民主了,中國制度好得不能再好,中國道路及中國模式得到全世界的仰慕,於是不但“司法獨立”,連“強力部門”也可以越境實行國家綁架;還有“黨媒姓黨”即等同“新聞自由”……
張同學認為,政治危機的震蕩通常不足以讓這個政權產生變化,而經濟危機的後果卻可能造成這一變化,尤其是它必然伴隨著政治危機一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