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墙问答】初阶美军疑网上泄密被捕 网管审查机制漏洞发人深思
问: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周四(13日)拘捕了一名年仅21岁的国民警卫队初级空军士兵,他涉嫌泄漏美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情报。为何一名低级士兵可以如此轻易接触到大量的情报?事件有何启示?
李建军:很多人都以为,一定要是相当高级的职员才可以接触顶级情报或大量个人资料,但实情并非如此。现时处理情报、个人私隐等敏感资料,都依赖资讯科技网络,高薪聘用网管人员,看来不符合成本效益。在实际操作中,薪酬和职级都不高的网络管理人员,往往就已经会接触到极为敏感的资讯。各国政府主要依赖各类背景审查机制,去确保这些人员可靠。只不过,背景审查都有可能出现漏洞,好像这次事件中的疑犯,一直活跃于会谈论反战议题的游戏群组,就是背景审查过程不一定察觉到的问题。而人的贪念,更不可能在背景审查过程中很容易察觉得到。
这次事件中的主角是一名美军成员,但其实可引申到对非军方或官方网管人员的关注。美国的资讯科技公司经常被指偏帮中国,这不一定与公司高层的政策有关,背后原因可能是由于网管人员的薪酬不高,一般都不多人愿意去做,一些中国小粉红就有机可乘。而同时由于私人企业比起政府更不愿意投放资源在网管的背景审查过程,因此,最终手执删文大权,甚至可以看到各网友的个人私隐的网管到底是甚么人,根本是一个谜。更不用说有可能有人因一时贪念,收取贿赂出卖个人资料以及用户言论权利。到底拥有庞大权力的网管人员,除了要加紧作出背景审查外,是否需要高薪养廉,吸引一些正直的人担当有关职务,并且减少他们可能受到的贪污诱惑,这是今次事件其中一个引人思考之处。政府固然有空间去改善这些网管人员的监管,但私人机构如谷歌、脸书等等,他们的网管人员背景,一样值得关注。
问:现时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突飞猛进。其实能否透过机器学习等技术去从事网管的工作?如此一来便可减低对人的依赖,因为人都有各类不可靠不稳定的因素,今次事件就是一例。
李建军:以往脸书同谷歌,都一直强调他们有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网管工作的效率,但从目前结果来看,似乎他们所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仍然在开发阶段,离实际应用的理想状态仍有相当的距离。
就算随ChatGPT相类似的技术成熟,用人工智能取代网管是否就代表公正,这点仍是疑问,因为ChatGPT又好,其他相似的人工智能技术又好,他们用甚么材料做基础去学习,发展出自己的判断力是一大问题。如果有关的材料,都是由一些身负中共渗透任务的人负责,人工智能所造成的问题有可能更大,除非各国政府在监管人工智能技术时,在如何防止渗透这方面一并作出监管和防范。台湾政府投放资金发展针对繁体中文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式,目的就是要防止台湾常用的人工智能引擎被中国污染的材料影响,相反变成了中共搞认知作战的重要工具。不要以为减少应用真人执行网管工作,一切就会天下太平,事实上,如果部署不当,一样可以搞到乌烟瘴气。
至于保管用户个人资料的高级网管人员,暂时仍然未有任何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取代他们,所以针对这类职位,即使处在私人机构,都应该采取如同政府人员一样的背景审查。而在这些公司的背景审查机制仍然未达到政府一样的要求前,用户本身要注意,太敏感的个人资料不要随便在社交网络上发表,以免个资落入中国国安人员手上仍然懵然不知。在可见将来,网络主机主掌的仍然是人,不会是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