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假行動商戶反告打假公司

北京秀水街巿場週日進行第三批封攤行動,八間被認為售假貨商戶遭停業整頓,其中一商戶與保安人員發生衝突,其後商戶被公安帶走調查。早前被封的數名商戶已入稟法院否認賣假﹐起訴商場及打假公司,要求賠償損失。(畢子默報道)

0:00 / 0:00

YOUTUBE錄像鏈接

自二月一日起,位於建國門外使館區的秀水巿場展開對商戶打假行動,直至月底結束。週日(15日)早上九時半,商場管理處向第三批共八間涉嫌售假貨商戶,進行打假封攤,期間,其中一售賣手袋的商戶老婦,不讓保安人員封其兒子攤檔,與六、七名保安人員發生口角及拉址,混亂中,老婦稱被一名保安打,並倒在地上,現場保安人員停止行動,商戶約四名親屬舉起寫上“血本無歸”等抗議標語,讓記者拍照,兩名便衣公安曾上前阻止。

衝突發生十分鐘後,有人致電報警,兩名公安約十時半到場,將商戶老闆帶返建國門外派出所調查;另外,兩名民警將老婦送返家,其他七間商戶攤主,到巿場部進行協商,整個封攤事件中,沒有人受傷。

就商戶與保安衝突事件,記者曾致電建國門外派出所,一名公安表示不清楚事件,並著記者通過正規手續去了解事件,他們不予答覆。

第二批被封攤商戶馮國娣向記者表示,週日保安與該名老婦的衝突可以理解,上週日(8日),她的鞋店被封,也同樣與保安人員發生衝突,打假公司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她售假貨,她只售賣中國牌子貝佳斯的鞋,但管理處強制執行指令,停業整頓七天,令她虧損嚴重。

馮國娣又指,封攤前,秀水街巿場工作人員向將被封攤擋,讀出打假公司--英特普羅知識產權公司所持的書面通知,內裡的證據及要求條件不合理,十四間商戶已共同委託律師,分別在本月七日及九日入稟朝陽區人民法院,控告英特普羅公司及秀水街巿場打假證據不足,並要求賠償損失。

她說:“他事先在我們的攤檔說,要你關七天攤,你就不用花錢,如果你封三天攤,就罸五千元,問題是他真打假,還是假打假?秀水街及打假公司我們都告,現在我們有十四個商戶,包括昨天八家關門的商戶,估計都會告他們。”

針對兩次封攤發生衝突及商戶是否售假貨,秀水街巿場總經理汪自力表示,他們是按照英特普羅公司負責人的要求封攤,去年秀水街巿場與該公司簽署和解協議,必須執行打假規定,直至目前,已有二十二間商戶被認為售假貨被封,但上週他接獲消息,十四間商戶已到法院進行起訴。

他說:“我們準備應訴,我們的態度是,關於他們對我們的質疑是,如果我們所做的,與中國法律有依據,我們繼續做。如果判他們停業,沒有法律依據的話,我們該改錯。”

汪自力又指,商戶主要在法院控告三點,第一,秀水街巿場是否有停業整頓權力,根據北京巿法律,只能通過執法機關或政府部門執行,商戶質疑管理方是否可封攤。第二,商務署曾向該批商戶發出沒有賣假貨的證明,跟打假公司出示的公證書不同,引致爭議。第三,打假公司不應以商戶繳交五千元罰款﹐便可縮短停業三天。

就商戶提出訴訟問題,記者曾致電英特普羅公司,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據《新京報》報導,英特普羅公司方面,就打假事件解釋稱,涉嫌侵權的情況有很多種,有的是把別人的商標作為產品的裝飾裝潢。

《京華時報》報導,記者昨日在秀水街市場發現,攤位中確實已沒有假冒五大品牌的商品擺放銷售,但市場中的“地下交易”仍然存在,其中以假冒名牌箱包最為嚴重。 該報並引述巿場負責人指,市場內的“地下交易”,對游商來說無需交納租金,也不用承擔進貨費用,所以屢打不絕;一些攤主禁不住利益的誘惑,也參與其中。

據了解,秀水街市場每年有千五萬人流量,其中外國人達一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