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日記(第一集)――青藏高原

全球氣候會議正在丹麥哥本哈根擧行,各國討論氣候變化對人類帶來的危機,有專家估計近五十年來,超過八成的高原冰雪已溶化。本台的記者近日從湄公河源頭青海瀾滄江開始,走過湄公河流經的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至越南境內,採訪和拍攝沿岸居民的生活情況及在氣候和環境變化下的真實情況。本台粵語組每逢周四、周五,為大家報道我們記者的這次旅程。(潘加晴報道)

2009.12.17


湄公河日记(第一集)――青藏高原

YouTube視像資料

湄公河是世界上十條最長的河流之一,沿岸居民近十億人。它的源頭在中國境內稱為瀾滄江﹐它沿自扎曲,這個縣依據瀾滄江別名“西藏石頭河” 而命名。

一片有坡度的平原中樹立着風馬旗,那裡就是扎西奇瓦泉,瀾滄江神聖的源頭之一。

當地的一位牧民稱自己是水源的守護者,並將我們帶到此地。在這裡,我們自青藏高原踏上了順流而下的瀾滄江沿岸之旅。

沿途我們訪問了瀾滄江的遊牧民,一名牧民說,這附近不常見外地來的人。他說﹕“這裡沒有公路,又冷又偏遠,所以不常見外國人,這是個很珍貴的地方,藏 族雪原的傳統能夠保持純潔。”

旅行了1500公里,途經中國最偏遠的省市青海,登了三千米海拔,我們才到達這裡。這裡的許多山巒高達5公里。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 和“第三極”之稱。它囤積的淡水量在世界名列第三,是從中國到巴基斯坦的亞洲主要河流系統的源頭。

青海省撫育着中國三大河流﹕瀾滄江、長江與黃河,是藏族遊牧民的家園。康巴遊牧部落已經在瀾滄江上游的草原放牧了幾千年。

我們訪問了一名在帳蓬居住的遊牧民。他說﹕“我不知到怎樣形容扎曲,老一代的人講過相關的故事。他們說,扎曲的水源很深,河的盡頭很遠。他們說,扎曲從來不讓人失望,夏天時水呈紅色,冬天時水呈藍色。扎曲是很神聖的。”

一直到幾年前,偏遠的高原將瀾滄的水源隱蔽起來。藏傳佛教認為,瀾滄江有三個神聖水源,包括我們看到扎西奇瓦泉。但它們都不是瀾滄江的真正源頭。

瀾滄江的水源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中國科學院目前將兩條冰河同時標為瀾滄江上游的水源。

一名牧民說﹕“到水源去的路上很冷,雪山一年四季到在。開車到公路盡頭時,就要下來騎幾個小時的馬。但水源附近有雪,馬不能直接到那裡,所以我們大概還要走一個小時的路。”

當地人告訴記者,附近的小山曾經常年被冰雪覆蓋,但這幾年以來,冰雪漸漸溶化了。近幾年遊牧民習慣了世界各地科學家們的拜訪,目的是收集有關雪山溶化的數據。氣候學專家們估計,近五十年以來,82%的高原冰雪已經溶化。

一名遊牧婦女表示﹕“我覺得扎曲現在的情況很不好。在這裡流過時,她是快樂的。但流到其他地方時,她就會被利用。扎曲正在受苦,從眾多橋下流過時,她就變髒了。但現在她正從這裡流過,她是開心的。”

這些河流分支的命運跟下流幾百萬人口息息相關。離開扎西奇瓦泉時,我們越過一條小河,在未來的某日,這條小河會成為波濤洶湧的河流。

一名遊牧民說﹕“在青藏高原上,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扎曲河的水源呢,因為這條河會流到很多地方。我們藏族先人流傳下來的歷史告訴我們,這裡是扎曲的源頭,這是河的主流。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塊地區保護好,那其他河流分支也會保護起來。這是我的目標。

明日我們會繼續播出我們記者的湄公河旅程,將同大家講下藏族牧民強制遷移情況。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