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日記(第二集)――最后的黑帳篷

在我們湄公河之旅的第一集,我們的記者到了青藏高原遊牧民聚居的地方,沿途採訪了住在帳篷里的康巴遊牧部落藏族牧民以及一些住在遷移村莊的牧民。這一集我們會同大家講下瀾滄江沿岸的牧民在強制遷移後的生活情況。(潘加晴報道)

2009.12.18

湄公河日记(第二集)――最后的黑帳篷

YouTube視像資料

山谷一側的草原上聚集着黑色的牧帳,炊煙在暮色中裊裊升起,這是幾千年來從未改變過的景色。我們的目標是尋找青海省西北地區的瀾滄江水源,途中我們來到康巴遊牧部落的世代家園。

一個年輕的家庭請記者到他們所居住的帳篷里,我們嘗到了穌油茶、氂牛肉、酸奶和麵包。

一名女牧民對我們說﹕“我們過得都不錯,大家很快樂。夏天的生活很好,我們有神和喇嘛。夏天時我們喜歡住在帳篷里,我們放牧,聚集一起禱告。冬天時我們放牧,讓動物在圍場里活動。我們就這麼生活的,沒有比這里更好的地方。動物有草吃,我們也有吃的,還有氂牛可以擠奶。我們寺院里有70多個僧侶,我們在那里禱告。”

表面上,他們過着不被歷史影響的遊牧生活,但實際上,這個遊牧民族是世界上最受威脅的文化之一。今年八月時中國官方媒體報道,過去四年內,差不多有五萬藏族高原的牧民已被遷移。

中國政府稱,青海省的過度放牧導致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水源,受嚴重威脅。牧民則說,他們是這塊土地最好的守護者,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證明,當地人的遊牧生活方式,實際上對高海拔草原起着保護作用。

一名牧民說﹔“九月到十月的時候月,我們在這里住一個月。六月到九月間的夏天時,我們到山里去住。十月時我們搬回冬屋里,直到六月。六月時我們搬回夏天的帳篷里,所以一年內我們搬三次。”

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政府計畫在2010年前將80% 的藏族牧民遷移到永久房屋里,我們開車通過西藏高原時,曾在路邊見過一些這樣的偏遠隔絕的新村,我們拜訪了其中一個遷移村莊,那里,水泥牆後有一排排的小磚房。

這些新住所為牧民帶來新的麻煩,他們沒有工作,也沒有完善的經濟系統。一名老婦人將我們喚去,請求我們幫忙。她用沾滿鮮血的手,指向小院一角的一個氂牛頭骨,這個幾乎只剩餘白骨的氂牛頭是她唯一剩下的食物。她只能盡力挑出剩餘的生肉。

當地的一位牧民告訴我們,那位老婦人並不是為自己哭,而是為將來而哭,她不想讓她的孩子們也過這樣的生活,他說,“沒有氂牛,沒有黑帳,沒有家,沒有牧民。”

一名住在帳篷里的牧民說﹕“夏天的時候我們走在長滿鮮花的草原上。動物在夏天也很快樂。我們有牛奶和酸奶,還可以騎馬,聽布穀鳥唱歌。這些讓我們快樂。我們圈養馬、放牧氂牛,這些讓我們快樂,因為我們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其他人,像中國人,就不喜歡這種生活方式。但對我們藏人來說,我們喜歡這樣,因為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生活的。”

下星期我們會繼續播出我們記者的湄公河之旅,下集將同大家講下藏族牧民的葬禮和宗教。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