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东江》追踪(七):鱼类剧减

东江担负著东莞九成以上的供水重任,也肩负著香港700多万人的生活和生产用水。然而在市内部份企业没有做到有效排污,以致不少河道污染严重,鱼虾绝迹。有学者表示,污染破坏了江河生物净化链,从而造成水生态系统的改变。(文宇晴报道)

2011.07.28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返回 哭泣的东江


曾供香港饮用水38年的东江支流石马河,正式退出向港供水的历史舞台后,大量污水仍注入东江。作为一条流经深圳、东莞、惠州三个城市的跨界河,石马河十多年的严重污染一直备受各界关注。

污染严重扰乱了沿岸民众的生活,有东莞居民气愤地表示,市内河流的水很脏,部份的江河恶臭熏天,鱼虾绝迹,认为接触了这些水对人体不利。

她说︰“这个我也不知道,反正不安全。”

市民赖先生也说,由于企业排污和生活污水的增加,以致石马河水质明显恶化。即使近年看到河水有明显改善,民众也绝少饮用河里的水,连鱼也不敢捕捉食用。

他说︰“现在水质已慢慢地比08年的好多了,但水的污染还存在的,现在的水最多打这个景观水的水质来,不能满足居民饮用的了。现在应该还能看到鱼的,但这些鱼一般都不会吃的,因为毕竟有水污染。”

曾有70种鱼类定居的石马河,因多年来长期受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过度污染,定居鱼类仅剩4种,以致沿河一带的渔民纷纷转业。东莞市海洋渔业局方面的资料显示,石马河因水质严重恶化,失去了渔业利用价值。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李主任表示,由于破坏了江河生物净化链,河水也加速污染,从而造成水生态系统的改变。因而为了有稳定以及质量有保证的鱼获,江河养殖逐渐改为池塘养殖。

他说︰“鱼少主要跟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跟东莞下游的污染有关。可能内销都不是太足够,因为河鲜比较少。基本上东江都没有什么鱼捕了,养殖的现在都在池塘进行,同时也不是开放水系养殖。所以若在池塘养殖,池塘会有较严格的把控,所以养殖的鱼较有保障。

自2000年以来,石马河的污染治理问题就一直是东莞市政府关注的重点。石马河流域整治的重污染行业涵盖了造纸、电镀、漂染等。尽管近几年对于东市内石马河水质的监测资料显示,河水质已逐步改善,然而,其治理成效仍难以令人满意,目前污染的情况还较严重。上月初,东莞市环保局拟在今年底关闭石马河流域约30家重污染企业,力保东江水质安全。

在市内从事环保科技设备公司的张小姐向记者说,他们一直为不同企业提供排污设备安装和支援的工作,不过发现部份企业是为了应付环保局才安装。由于运作设备要另外花钱,因而不是很多有良心的企业会真正使用这些设备,也是导致排入河流的废水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原因,因而以往每逢夏天总有市民带同子女到河里游泳的情形,现在已不复再了。

她说︰“现在基本上没有了,水都很脏,已没有人敢下去玩了。看到那些水都感觉是有味道的,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其实这边也有很多企业都查得不严,像我们这类的公司帮他们做那些设备和处理的,但是他不运作的话,也是没有办法处理的,因为运作有费用的,所以他就不开。”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8月12日至23日在深圳举行,东江水质保障工作成为“大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重点。《东莞日报》报道,据统计东江流域各市污水处理设施投入累计超过1.6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共建成污水处理设施95座,日处理超过700万吨污水,占全省污水处理能力约四成。

本月初在东莞举行有关议题的会议时,广东省环保厅厅长李清尽管称目前供港的东江水质完全达标,不过同时也指出各种工业、养殖业以及生活污染等问题,使东江水质保护工作形势严峻。他也点名要求东莞市当局对石马河流域继续重点督办。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