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 災民訴求石沉大海

0:00 / 0:00

四川省汶川縣大地震快將十周年,政府承諾災民的災後協助,至今仍然未兌現。有災民慨歎生活越來越艱難,不少人因為迫於生活和打壓不得不放棄維權,只剩少數人依然為追究當年的責任,一直堅持。(文宇晴 報道)

離四川5‧12汶川地震不到兩周時間,在過去的十年裡,災民為了補償款和災後賠償、安置等問題不斷上訪維權。更有傳言指包括香港在內的外界捐款去向不明,被指款項被官員挪用。

房屋因地震被毀的災民趙乂,因質疑災後重建而屢遭打壓。他接受本台記者訪問時不禁唏噓。

趙乂說︰現在的維穩很嚴格,這段時間非常敏感,而且當局的輿論導向一直是不報道、不提及、不宣傳。不准當地人提5‧12,不能回憶當年的苦難,更不能追問當年國際上援助的救災款哪裡去了。當年剩下的救災款,民間也問過,當局沒有正面回答過一次。十年了,外界都遺忘了,不能生存的災民都去他鄉打工了。

本月初清明節,重災區都江堰市,約二十名家長到懷疑當年涉及豆腐渣工程的聚源中學遺址祭祀。校舍已經被改建為住宅,家長們亦只有在住宅旁進行路祭。當年,聚源中學有270多名學生在地震中死亡,家長認為並非天災造成,而是涉及人禍。多年來一直上訪要求促請當局調查校舍工程質量,追究相關人士責任,卻遭到非法關押。

因受災後重建影響的拆遷戶吳先杰,至今訴求仍然未解決。她向記者說,這些年來她一直反映投訴,卻被「踢皮球」,不少人因生活所困被迫放棄。然而,吳先杰卻稱自己會堅持下去,她不會因為當局的打壓而放棄討回自己的合法權益。

吳先杰說︰大部份(拆遷戶)都還是沒有解決,都在談判之中。一有敏感的事情當局就跟我們去談判。十九大之前,然後在兩會也跟我談,但一直都沒有兌現,我們的事就一直拖著。十年了,我們休說不清楚,生活感到越來越累了,地方政府對我們的打壓也越來越重。我不會放棄的,我一直還在投訴。

重災區之一的綿竹市,富新鎮第二小學有百多名學生遇難。家長桑軍一直與其他家長為孩子的死而追究當局責任,甚至訴諸法院提出民事訴訟,然而最後因超過公訴期而未獲受理。儘管當局在災後放寬災民的生育,並且提供協助讓失去獨生子女的災民生第二胎。桑軍卻指出,當局鼓勵時講得很動聽,但是實際卻是另一回事。

桑軍說︰修房子每戶就是一萬九千元,根本不夠修房子,我們現在的生活情況比地震前更加困難。最困難是我們這些「再生家庭」,孩子到了上(小)學階段,政府當年承諾給我們供養到18歲,全是空頭口號。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費用全是我們支付的。

縱使災民十年來不斷維權、不停抱怨,但官方仍然是一套標準答案。四川省民政廳黨委書記盧攀登上周五(27日)在記者會上,否認賑災款項被挪用,稱災後當局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把捐款用在重建項目之中。

盧攀登說︰對捐贈的項目建設進度資金使用情況,進行了持續公開,每年都委託第三方的機構對社會捐助情況進行審查。慈善和捐贈資金,我們比財政資金管理還要嚴格、還要透明、還要公開。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附近發生7.9級地震,據官方的通報數據,地震造成近七萬人死亡,逾37萬人受災,至少21萬6千間房屋倒塌,大部分的學校建築都被嚴重破壞。不少遇難的學生,是被震碎的學校建築壓死。這亦是繼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慘重的一次。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四川、甘肅、陝西等省的災區直接經濟損失逾84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