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打運動】中國將整頓藝術及體育類培訓機構

0:00 / 0:00

中國當局提出「雙減」打擊校外培訓機構後,民間轉投向藝體類培訓。但近日《人民日報》等官媒提出「強化對校外藝術教育機構的監管,並對師資質量、教學內容、收費標準等進行考評」。業內人士分析,官方很快出台相關政策。

據《成都商報》和《教育報》網站報道,「雙減」落地後,傳統學科類培訓驟然降溫,少兒藝術類培訓,例如聲樂、舞蹈、器樂、書畫等,卻越發火熱。甚至不少學科類培訓機構在轉型時,也將重心放在了藝體類培訓,因為「這塊的監管相對鬆一些」。但這種「鬆」的狀態可能很快要改變了。

《人民日報》本周三(20日)發文,明確提出「強化對校外藝術教育機構的監管,將辦學宗旨、教學場所、設施設備、辦學經費、教師隊伍、教學計劃等納入考核,並對師資質量、教學內容、收費標準、用戶體驗等進行綜合考評,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china-art1.jpg
繼清除校外培訓機構後,藝術、體育培訓機構將被整頓。(網絡圖片)

業內關注會否有大批藝校機構被取締

熟悉教培行業情況的王斌周五(22日)接受本台專訪時表示,目前各地教育局對藝術類培訓機構,沒有相關政策指引。

王斌說:藝術類培訓一直存在幾個問題,一個是工商註冊都說部分地區的藝術機構,只需到當地工商局註冊就行了。註冊時加上所培訓的範圍。比如舞蹈、美術、繪畫、唱歌等,使該機構合法化。第二,有的地方會存在監管盲區。政府發現沒有相關的規定。應該屬於「三不管」,即便申請,但教育部門不會審批,所以她以課外培訓為主。第三,教育部門辦理教學許可證,目前是藝術類機構辦理資質證的主流方向。很多地區按照文化類培訓機構設置標準。比如場地、設施都是按照文化類的標準。

他相信,政府即將對藝術培訓出手整頓,體育培訓也將被納入監管範圍。相關政策可視為「雙減」的延伸。

王斌說:健身房也算體育類,收費高又頻繁出現老闆跑路現象,所以政府要用這種方式進行「雙減」,因為藝術和體育類的資金監管是一個漏洞。他們(教育局)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將這些機構引向商業地產(規範租房位置),不可在學校門口的居民樓,老舊商業樓內培訓,現在要讓他們遷出這些地方。

china-art2.jpg
成都一藝術類校外培訓班。(網絡圖片)

官媒要求直接規管藝術教育機構的教學內容

《人民日報》的文章寫道,目前,一些校外藝術教育機構將藝術考級、藝術高考作為藝術學習的主要目標,忽略了學生藝術素養的有效提升。要破的就是現在市面上層出不窮的「藝術應試」、「體育應試」的傾向。文章要求主管部門要建立校外藝術教育評價制度,強化行政監管。

報道引述業內人士分析,結合當下藝體類教育所存在的師資混亂、收費不受限、應試化傾向等問題,再來看「藝體類機構的監管,已經在路上了」。

據報,目前,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所),正在逐步對全國藝術培訓機構進行規範,他們的任務就是為校園、社區等輸送更多有質量的教育產品和服務。並將逐步對不合格的藝術培訓機構進行淘汰。

兩個月前,中國政府推出的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所謂「雙減」(「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造成約一千萬教培人員下崗。

記者:喬龍/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