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安部報告公布,2021年出生的戶籍登記新生兒共887萬餘人,比早前統計局發布的新生兒少了174萬餘人。學者認為,官方提倡的「三孩」催生政策落空,老齡化趨勢短期難以逆轉。
中國政府近年推出的「二孩」、「三孩」催生政策並未扭轉出生率下降的趨勢。
中國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本周一(24日)發布《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披露,去年出生並已經到公安機關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共887.3萬。其中男性新生兒468.1萬,佔52.75%;女性新生兒419.2萬,佔47.25%。男多女少的比例與前一年相似。
公安部公布的新生兒比統計局少174萬
上述有關中國新生人口的最新數據與國家統計局數據對比,其差距遠超人們的預期。
中國民間機構北京益仁平中心聯合創辦人陸軍周三(26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公安新公布的數字比統計局不久前公布的1062萬人少了174.7萬人,假如公安部數據真實,即統計局「報大數」近兩成。
陸軍:2021年的新生兒人數比國家統計局前幾天公布的數字減少了170多萬。很顯然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注了水分,而且還不少。因為這減少170萬人已經比統計局公布的新生兒人數少百分之十以上,接近百分之二十。
對此,有人解釋,全國戶籍新生兒數量之所以比統計局的數據要少174.7萬,那是因為很多人都是孩子滿月以後再上戶口 ,由於登記戶口存在延遲,所以出生人口數量要少一些。不過,立即有網民提出質疑。微博網民稱,統計局歷年公布的新生兒人數,均存在延遲上戶口的情況,這一次同樣存在。
陸軍說,再去找各種理由都無法掩飾中國人口銳減的事實。公安部發布的新數據表明中國去年的人口已經呈現負增長,其降幅比想象的還大。
陸軍說:高層對於人口斷崖式下跌的趨勢,肯定早已心知肚明。但令人驚訝的是,最近這些年官方並沒有推出實質性的、可扭轉上述趨勢的舉措。而人口政策仍然維持著計劃生育的整體思路。只是從一胎化過度到了二孩、三孩。
政府財政吃緊 惟靠象徵性政策催生
關注人口老化的湖南時事評論人士李昂指,與其他國家的政策福利相比,中國當局現時推出的鼓勵生育措施僅屬象徵性。他說,目前政府財政緊張,除了軍隊和警察,其他連公務員很難保證按時發工資。
李昂說:據我了解,現在政府財政非常吃緊,你(政府)除了依據政策催生以外或象徵性的給一點補助,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你說這些年輕人有意願和動力去生育嗎?這是環境與現實所迫,年輕人沒辦法,只好不生或少生,如果計劃生育還延續下去,這種生育趨勢(出生人口下降)一定是這樣。
有輿論呼籲政府儘快建立鼓勵生育基金,央行增發2萬億元人民幣鼓勵生育,並用10年時間增加5000萬新生兒。
對此,李昂又表示,中國人口老化的趨勢將成為一種常態,即使政府出台鼓勵生育的實質性措施,十年內亦無法改變現狀。
李昂說:這個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增加人口不是用一、兩個政策催生就可以達到目標。目前,人類都面臨出生率低的壓力,尤其是年輕人對下一代的負擔更重,他們既要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你如果又要生小孩,還要承擔孩子未來的教育問題。目前的經濟形勢以及生存環境不允許他們多生孩子。他們只能少生或不生子。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歷年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為1786萬人,2016年為1723萬人,2017年為1523萬人,2018年為1465萬人。2020年為1200萬人。2021年為1062萬人。而公安部本周的數據則是887萬餘人。
記者:喬龍/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