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鉤中國】荷蘭合作銀行關北京分行 韓國多家企業關中國門店

0:00 / 0:00

在地緣政治張力大增、投資環境惡化、新冠疫情以及中國經濟收縮等因素影響下,外資企業紛紛加快撤離中國的步伐。荷蘭合作銀行近期關閉中國北京分行,終止在中國近30年的金融業務。五個月前,荷蘭最大的跨國金融結構荷蘭銀行則關閉了上海分行。 另外,韓國等多家化妝品在華企業相繼關閉中國的業務。

據中國媒體引述銀保監會通告,在中國從事金融等銀行業務27年的荷蘭合作銀行中國北京分行近期關閉。荷蘭銀行中國上海分行則已於去年9月下旬正式關閉。

周二(8日),本台嘗試分別致電荷蘭合作銀行在北京和上海的分行查詢,但對方電話無人接聽。

撤離速度令人吃驚說明中國的投資環境正在惡化

金融學者司令對本台表示,在過去的六個月內,荷蘭關閉在中國的兩家分行,其撤離速度令人吃驚,這說明中國的投資環境正在惡化。司令說,荷蘭作為歐盟成員國,它撤離可看作歐洲銀行撤離中國的一個縮影,這一現象應該引起中國有關機構反思。

司令說:中國對於外資的態度越來越讓人感到憂慮, 而且外資在中國發展的前景越來越不被看好。 據不完全統計,外資銀行在中國佔外資在中國總投資金額的至少35%以上,如果外資銀行從中國撤離的話,對外資在中國接下來發展的信心將會造成毀滅性打擊。

銀保監會資料顯示,這兩間荷蘭金融機構從中國撤離已成定局。據中國質量新聞網站本周一(7日)披露,日前,《中國銀保監會關於荷蘭合作銀行有限公司關閉北京分行的批覆》公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和《中國銀行外資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等有關規定,中國批准荷蘭合作銀行有限公司關閉北京分行。中國銀保監會早前批覆公告稱,自荷蘭銀行收到批覆之日起,其上海分行應當停止一切經營活動,向屬地銀保監局交回金融許可證。

2020年4月1日,中國國務院宣布全面開放金融服務行業,以履行加入WTO前的承諾。 也就是國外的券商、保險、期貨公司這些金融機構,以及信用評級機構,都可以來中國開全資公司或收購中國的同類金融機構,亦無持股比例限制。

不過,現實中,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營運並非一帆風順。貴州媒體人孔先生本周二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中國對外資銀行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監管極其嚴格,加之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以及中國經濟收縮,外資銀行撤離在意料之中。

孔先生說:可能跟中國的金融政策有關係,官方一直就沒有對外商承諾的具體政策出台,比如能夠開展哪些業務,都沒有具體措施,所以亦沒有看到真正的實施細則。

荷蘭合作銀行,又名拉博銀行,是一間以荷蘭為總部的投資銀行,並在全球各地設有分行,1994年在北京設立代表處,並於2012年升級為北京分行。

而荷蘭銀行是荷蘭最大的跨國金融機構之一,據公開資料顯示,荷蘭銀行上海分行於2015年10月27日設立,提供中國境內公民以外客戶的人民幣業務: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買賣股票以外的其他外幣有價證券;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等,還辦理國內外結算;買賣、代理買賣外匯;從事同業拆借和諮詢服務。

韓國企業陸續關閉中國線下門店

另據大陸媒體報道,繼大批日企撤離中國後,多家韓企陸續關閉中國門店。就在近期,人們熟知的韓妝企業HERA郝妍宣布,正在陸續關閉中國線下門店,並計劃3月中關閉部分線上業務。 除了該品牌外,還有一些韓妝品牌正在退出中國市場。 例如,愛茉莉太平洋關閉了旗下伊蒂之屋和艾諾碧等品牌的所有門店,今年將計劃關閉悅詩風吟實體店中的一半。

記者:喬龍/程文 責編:方德豪 網編:江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