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吳小暉的安邦系掌控的成都農商銀行或將再次被收歸國有,在被權貴資本掌控8年之後再次以賤賣貴買的方式回到原點,而事件背後的敏感因素至今仍是禁忌,無法公開提及。(黃小山 / 黃樂濤 報道)
大陸財經媒體《財新網》近日披露,吳小暉名下的安邦集團最大的金融資產、成都市農商行的35億股股權,可能將再次被成都市興城投資集團拿下,而興城投資集團本身屬成都市國資委全資的城投平台。
而據一年前一度傳出的股權轉讓消息顯示,安邦集團在8年前獲得這筆金融資產時,估價僅為56億元,並且還是以農商行認購安邦次級債的方式。
但到去年年底安邦資產被處置時,該筆資產則估價高達168億,並被要求一次性現金交易。
據本台記者調查顯示,成商銀行的前身為成都市農村信用社,8年前,在時任市委書記李春城的任期內,被強推改制,安邦介入後,立即對原來的人事進行大換血,也因此引發了被下崗原信用社職工長達數年的維權。
據一位知情的財經人士告訴本台記者,8年前安邦入主的時候,被詬病為空手套白狼,並且導致四川的民間資本被出局,現在雖然吳小暉和李春城等高官和權貴資本控制人都被整肅,包括底下的經辦人也被抓,但現在成都市政府被迫花一大筆錢,重新去買回原來送給權貴的東西。
他說:原來是賣給安邦嘛,當時它這個每股的價格比較低,現在每股的價格比較高。前面是個空手套,農商行的原來的行長都抓了嘛。安邦入主之前,四川有一大批的企業家對農商行有投資,後來安邦進了之後,這些人就陸續的退了,因為安邦很強勢嘛。安邦出了事,這部分股權就被代管,成都市國資系統想把這部分股權收回來,但是收回來的價格被大大的高估了。
此外,被指接盤安邦農商行股權的興城投資,本身屬官方為基礎涉及建設而設立的融資平台,本身也背負著巨額的地方債務,並且其是否具備相應的盈利能力,也需要觀察。
這名財經人士說:興城投資集團本身就是一個政府平台公司,成都所有大的市政建設,都是他們興城投資集團在投。政府土地整理啊,都是以它為主體,拿這個土地質押去向銀行融錢。但是,它又不賺錢,它為甚麼拿這麼多錢去買農商行?有可能它是個資金代出方嘛,只能這麼分析。
這個說法也從成都官方公布的興城投資的財務狀況上得到了證實。迄今為止,該官方融資平台的資產負債率已超過60%,此外,根據政府慣例,其資產評估的價值和實際價值之間的差異,也並不透明。
為此,本台記者致電成都農商銀行,該行人士稱,除了回答銀行業務,她甚麼都不知道,也不方便說。
對此前被指銀行運營遭遇麻煩的說法,她只回應稱,目前業務中如果涉及超20萬的現金取款,則需要提前一天申請。此外,購買外匯,則需要嚴格查用途,除了每年每人5萬美元的限額外,即便是在額度內,每個人每次提取外幣不得超過1萬美金,且每個月不得超過3次。
而成都市興城投資集團則沒有回應採訪請求。
經濟界人士許女士認為,因為人員素質問題和壞債率太高,全國農商行都遇到了較大的麻煩,並且大家都擔心,隨著金融業風險的持續升高會引發系統性的風險。加上各地方政府本身身陷地方債泥潭,政府融資平台的做法,最後可能就是再次以通脹的方式轉嫁到老百姓的頭上。
許女士說:農商行原來就是農村信用社的底子,第一它人力資源不行,第二它管理機制不行,以前就壞賬很多。現在換了一個名字,然後給它了牌照,實際上他們業務能力沒有多少提高,再加上他們基層的工作人員就敢放這種關係貸款,放了就壞賬。財政收入連政府債務的利息都費勁,你想,他們還能幹甚麼呀?它沒錢怎麼辦呢?它能不通貨膨脹嗎?
近兩年來,隨著經濟持續下滑以及權貴資本利益重新洗牌,包括包商銀行和多地農商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出現風險,並一度引發擠兌潮。其中,被指全國可能高達220兆壞賬,也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而中國官方則持續實施金融維穩,個人資金的使用和流動亦遭嚴厲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