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孩政策實施1年後,國家衛生計生委官員表示,全國住院分娩的嬰兒超過1800萬名,反映政策成效初現;但有女權人士表示,二孩政策鼓勵女性生育,但孕婦的勞動權益郤得不到應有保障。(劉少風 報道)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周六(11日)出席全國人大會議記者會時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1年,截至去年12月底,全國住院分娩的嬰兒有1,846萬名,相信實際的嬰兒數量會更多,雖然住院分娩率達99%,但有部分嬰兒並非在醫院生產。
王培安指,這個數字是2000年以來出生率最高的一年,反映全面二孩政策,已成效初顯,亦符合預期。
王培安說:全面二孩政策從去年年初開始正式實施,從1年多的情況來看,可以用2句話來概括:一句話叫做成效初顯、一句話叫做符合預判。
王培安又表示,“十三五”時期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影響下,比“十二五”期間年均出生人口數增加了140萬,去年的總和生育率是1.7,符合預期。而聯合國在2012年訂定的2015至2020年的總和生育率是2.45。
天津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2015到2016年的生育率比較高,主要是“單獨二孩政策”所反映的效果,他又預期2017到2018年的生育率,會因全面二孩政策而更高。
原新說:這個數字按照我個人認為,是“單獨二孩政策”所呈現出來的效果,全面二孩政策是2015年10月29日宣布的,2016年1月1日開始在全國實行,那麼就是說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應該在2017年以後才能夠足夠顯現出來,那麼我個人的預期,在2017年、2018年生的孩子肯定比16年(2016年)還要多。
另一方面,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生育年齡的婦女多了生育選擇,但女性職工因為懷孕被辭退的事件就愈來愈多。
關注勞工權益的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在去年曾辦理11宗因懷孕而被辭退女工的案件,僱用單位在明知女工懷孕的情況下,以種種理由將她解僱。
原新認為,中國是有法例保障懷孕女性職工的勞動權益。
原新說:(懷孕)肯定會影響到她(婦女)的工作、生育與養育之間的時間平衡,不僅中國有,西方國家同樣也有這樣的1個問題。我們國家有婦女、兒童保護的法律,它有延長產假的一些規定,也有就業時沒有性別歧視的規定,我想這個是法律規定的基本東西,有個別的這樣一些現象,這些東西,我想任何1個社會可能都會存在。
廣東女權行動者肖美麗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孕婦就業時受到的性別歧視一直很嚴重,雖然有法例保障孕婦的勞動權益,但措施並不足夠。
肖美麗說:法例上對婦女的保障還是有的,但是那些企業會用更委婉的方法,譬如說它會調你職位,讓你(孕婦)去1個你自己非常討厭的職位,或者是讓你待在那個公司待得很不愉快,使你自己主動辭職,也是經常聽說的事情。在政策上幫助女性的政策不到位,但是現在中國並沒有解決方法,所以二孩政策開放的時候,其實我們(婦女)都非常擔心,因為這樣子可能會有更大量的婦女回歸家庭。
她又認為,當局可延長男性的侍產假,以減輕女性照顧孩子的負擔。
中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27條規定,任何單位不得因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情況,降低女職工的工資、辭退女職工,或是單方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或服務協議。